【明報專訊】自從上屆政府提出研究在郊野公園邊陲地興建公屋,自然保育和市民安居兩議題彷彿對立起來。現任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在扶貧委員會高峰會上表明,反填海環保團體「代海發聲」,希望高峰會出席者為茤虼鉞ㄤo聲,政府需多開拓土地建屋。不過,有基層團體未領情,反而批評林鄭月娥企圖轉移視線,怪罪環保團體,不考慮用粉嶺高爾夫球場等現有土地資源興建公屋,亦有茤苳嵽N表表示,郊野公園是市民免費的「W氣」空間,政府不應發展。
文:綠色和平
圖:綠色和平、資料圖片
目前申請入住公屋的市民平均要輪候近5年才能上樓,比政府承諾的3年長。與此同時,約21萬名市民棲身茤苤A足見房屋問題嚴峻。政府稱問題源於缺乏土地建屋,遂委任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覓地,並諮詢公眾意見,預料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是諮詢選項之一。
土地資源分配不公
然而,不少論者指出土地資源分配不公才是基層住屋壓力的主因。舉例說,政府長年以免地價,或收取象徵式地價向會員人數不多的私人體育會批出土地,為人詬病。27幅私人體育會用地中,以粉嶺高爾夫球場佔地最廣,達170公頃;但負責營運的香港哥爾夫球會只有2600多名會員,而該球會的個人和公司會籍費用更為天價,令市民覺得在粉嶺高球場打波,是權貴專利。
郊野公園供「W氣」
令人遺憾的是,政府未善用現有土地照顧基層市民需要,卻建議開發郊野公園邊陲以增加公屋用地,扼殺市民舒展身心的空間。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近日發布調查結果,指百多名受訪的茤虷矰嶀丑A九成茤苳廙{為住屋問題是主要的精神壓力來源,八成人精神受困擾,當中如窗戶不夠、通風欠佳等問題,亦影響住戶的精神健康。這正好反襯出郊野公園的可貴之處,正如葵涌茤虳~民大聯盟成員丘梓蕙曾公開聲言不認同開發郊野公園,她指只有百多平方呎的茤觓痕鱁疚F數千元,「街坊要節衣縮食,哪來錢消閒娛樂?郊野公園是全民免費的康樂空間,對茤迮顜{來說更加珍貴,讓他們『W啖氣』,因為長期困在狹小的茤苳仁u的會變瘋!」
接觸自然郊野改善精神健康
事實上,接觸自然郊野有助改善精神健康。倫敦市長辦公室在2014年發表「倫敦精神健康:看不到的成本」報告,發現居住在倫敦外圍、較接近郊野的居民患嚴重焦慮、生活滿足感低落的百分比,低於住在市中心的居民。報告指接觸大自然讓人感到自主,生活有意義,滿足心理需要。市政府更為倫敦市訂立成為「國家公園城市」(National Park City)的目標,計劃增加綠化空間,連結人與自然生態。
自然環境與住屋,都是市民優質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香港政府牽頭的土地供應討論卻製造錯覺,混淆視聽,令社會誤以為只能二選其一。政府必須釐清問題,認真考慮利用高爾夫球場等土地解決基層住屋問題,並保育郊野公園,為市民建設更健康宜居的環境。
[通通識 第5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