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5年內撤外資持股限制
分階段取消 新能源汽車先行
【明報專訊】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二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宣告,將放寬汽車、金融等外企在華股比限制,國家發改委昨正式公布5年內將逐步取消新能源車輛、商用車、船舶、飛機等行業合資限制。專家分析,新政策將迫使中資汽車企業降價及提升品牌。
發改委昨以答記者問題的形式,在網站中公布有關消息。發改委稱,中國製造業已基本開放,將實施全面開放,以5年為過渡期,陸續取消汽車、船、飛機行業限制。未來5年中國將按汽車類型,分階段取消限制,2018年率先取消專用車、新能源(電動、混能)汽車外資股權比例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輛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私家車外資股比規定及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間的限制。
飛機業外資鬆綁 船舶業年內撤禁
發改委表示,今年將取消船舶行業,包括設計製造、修理等企業外資股權比例。幹線飛機、支線飛機、通用飛機、直升機、無人機、浮空器等各類型的飛機製造業同樣於2018年放寬股權限制。發改委表示,「中國全面開放製造業,就是表明我們反對貿易投資保護主義的鮮明態度」。
中國自1994年實施《汽車工業產業政策》,其32條規定生產汽車、電單車、發動機產品的中外合資,中方所持有股份比例不得低於50%。習近平在上星期的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中國將加大開放幅度,「在製造業方面,目前已基本開放,保留限制的主要是汽車、船舶、飛機等少數行業,現在這些行業已經具備開放基礎,下一步要盡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
專家:刺激國內品牌減價
彭博社引述汽車諮詢公司Automotive Foresight的上海分析師張豫指,外國汽車企業樂見這個政策,未來10年外資逐步變得獨立。他指出,政策將刺激中國汽車企業,迫使他們增強品牌。興業金融證券有限公司分析師莊丹表示,開放速度比市場預期快,預計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將面對更大的競爭。如果未來美國新能源汽車公司Tesla能夠在中國生產車輛,比亞迪公司等將面臨更大的減價壓力。
曾因合資問題受阻 Tesla料得益
早於2017年6月就傳出Tesla銳意擴充中國市場,於上海設廠生產車輛,但因合資等問題,計劃最終於今年2月擱置。路透社引述分析指出,Tesla至少在短期內是新政策最主要得益者之一。
顧問公司馬基特(IHS Markit)亞太地區董事總經理James Chao指,傳統汽車製造商仍需要觀察政策一段時間,如果他們放棄以往合作企業,將面對更大風險多於機會。
日本知名汽車製造商本田技研工業(Honda)發言人稱,暫時無計劃改變任何資本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