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成智健出身中產家庭,笑說家人是典型的虎爸虎媽(tiger parents),希望他向律師或醫生等專業行業發展。最初知道兒子參加演講比賽,他們亦只當是「額外興趣」(extra hobbies),未有重視。後來成智健在不同比賽獲獎,他們開始認同兒子的興趣。將應考文憑試(DSE)的成智健希望能赴外國升學,修讀媒體與傳播,夢想成為一名專業演講者。 曾被問「是否常常不洗澡」 成智健在家和父母說英文和家鄉話,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則是在中學時學會。想起剛上學時,因同學知道成智健是印度裔,紛紛好奇地問他不同問題。但他發現因媒體報道等因素,同學對少數族裔的印象「不會說是正面」,如有人曾問他「是否常常不洗澡」等,令他以為自己來自一個不好的背景(come from a bad background),更曾嫌棄身分,「不想做少數族裔」。 自覺香港一分子 成智健說本地人多以負面新聞來界定少數族裔,反問「為何見到一個少數族裔做壞事,就批評整個群體……但不會因一個少數族裔做一件好事,從而評定整個群體?」除了同學,老師亦特別關注他,但那是出於善意的關心,如已離世的恩師。成智健已不太記得與恩師相處的細節,但認為她的行為「非常鼓勵,因很少有老師願意投放那麼多時間來幫助你,尤其當你是一個少數族裔……但她仍願投放時間,令你感到自己是特別的」。成智健說現時認為自己是香港的一分子,「和大家一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