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卑詩省長賀謹(John Horgan)昨日於新西敏公布,省府會出資13.77億元興建新橋去取代「年逾80」的帕吐洛橋(Pattullo Bridge),新橋會設有單車及行人專用線,行車線會暫時維持每個方向兩條,一共四線,但可擴建成六線,料工程可在明年夏季開始,在2023年通車。
賀謹指帕吐洛橋是卑詩省民依靠並不可缺少的運輸通道,省府的責任是確保它安全和更方便民眾流動,建新帕吐洛橋將有助讓民眾更安全和更快捷回家,亦為本地工作市場創造良好的職位。
他說:「(現有的帕吐洛橋)在1920年代設計,於30年代興建,早已過了其最佳日期。」
省府指,新帕吐洛橋計劃會全由省府負責,計劃包括在原址較上游位置興建新帕吐洛橋、為素里和新西敏之間建交通連接網絡和將現有帕吐洛橋拆除,「新帕吐洛橋將會由卑詩政府擁有、營運和維修。」
免運輸聯線出資
新橋資金原訂由省府及運輸聯線(TransLink)分攤,而現在全數會從省府三年146億元的資本計劃中撥出。免去運輸聯線的部分,可減低運聯及市長議會(Mayor's Council)的財政壓力,他們在其10年投資大計內有多項昂貴的運輸計劃,包括在素里建輕鐵和溫哥華架空列車的百老匯(Broadway)延線。
新民主黨政府是次公布顯示省府與市長議會有更好的合作關係。賀謹說:「這不是只是一道過河的橋,也是政府之間的橋樑。」
就新橋維持四線這一點,賀謹解釋在省府運輸廳官員和運聯的意見下認為,橋樑暫有四線但可擴充至六線的方案是適宜的。
卑詩運輸及基建廳長徐蘊娜(Claire Trevena)說,「省府行前一步去擁有和興建一道新的帕吐洛橋,是要確保所有使用該橋樑的民眾,無論行走、駕駛和踏單車都能受惠,有更安全及方便接駁新西敏及素里的通道。」
她續指,現有帕吐洛橋要關注的安全問題,包括當有大貨櫃車行駛時,行車線為太窄,橋樑是按20年代的車輛,而非按現代汽車大小設計。
帕吐洛橋雖有上述的安全關注,但現時每日仍有約6.8萬架次過橋。
卑詩市政事務及房屋廳長羅品珍(Selina Robinson)表示,省府與大溫地區市長合作去為實現一些民眾在意的事情,落實興建和擁有新帕吐洛橋是去解決區內其中最大的交通問題。
省府指新橋會按現代安全標準而興建,在雙向行車線之間會設有隔離帶,而為一般乘客用車輛或商用汽車都適宜行走,行車線會較闊。
此外,新橋兩旁亦會有行人及單車專線,與汽車分開。工程亦包括直接駁往新橋和新西敏東哥倫比亞街(E. Columbia St.)的新道路,橋樑會設有可出口直接連上於素里一段17號公路(Hwy. 17)西行線。
省府會在春季展開招標程序,料明年夏季可動工,到2023年可通車。
現有的帕吐洛橋在1937年11月15日通車,是大溫區內其中最舊的橋樑之一,原本設計用50年,它的壽命已超越原來設計逾30年,並被認為未能抵受強烈風暴或地震。它是以卑詩前省長帕吐洛(T. Dufferin Pattullo)命名,當時需400萬元興建。
據《太陽報》報道,通車當日有1.5萬至2萬名民眾見證帕吐洛主持的通車儀式。當年有報道預計在通車第一年,該橋會有200萬架次的汽車過橋,除主要為一般汽車外,亦料有40萬部貨車、1萬部巴士、2.5萬部電單車和50輛馬車。
帕吐洛橋由1000名工人用兩年時間建成,用上7100噸鋼鐵和數以萬桶水泥,木材用了逾104萬呎長。該橋全長6200呎,鋼鐵部分有2450呎,而在菲沙河上一段的長度有147呎,當時為一條收費橋樑,每次過橋費25仙,但駕駛者可以3元買月票。
在建有帕吐洛橋前,車輛需使用一條只有兩線的「新西敏橋」,該橋有兩層,底層行鐵路,頂層行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