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劉翹慧(聖貞德中學,中三)
那是上學的前一天。路上,手機正播放荂m追夢赤子心》;踏上巴士時,我竟憶起了自己的童年——一段童真為時間慢慢?淡的歲月。
那年我就讀一年級,仍是那般天真,喜歡看卡通片。一日回家,我先把電視機扭開,還來不及看清畫面,媽媽便把電視機關上。她要我馬上溫習去,並告訴我:「你不應沉迷卡通片,只有那些沉醉於自己世界的人才會看的,你要早些面對現實,現在就去溫習!」那時我呆住了,難道我就要過茬o種生活?
這時,手機又播了一首《平凡之路》的歌。這首歌跟我的童年十分相似,其中一句「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又令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當我三年級時,有次測驗不及格,回家便給父母嘮叨和訓示。「你不及格,就上不了好的中學,待到社會找工作時就困難了」,媽媽說。到底何時我才能有我自己的選擇權?父母最愛用殘酷的現實來迫我勤奮用功,難道這世界的孩子就不需要童真?
回憶四年級時,我約父母去主題樂園,卻被父母潑了一盤冷水,說我無聊。其實,我只是想放鬆一下,去玩樂一番,跟我喜愛的卡通人物拍個照,卻被摯親評為無聊。現在我雖然長大了,但我的童真就要給抹掉嗎?
這時,巴士已駛到學校正門外,耳機響起的是一曲《夢想啟動》。從巴士站到學校的那一段路,有好幾盞紅綠燈止住我的腳步。
在五年級,中文科有次說話練習的題目是「我的夢想」。「我要當無國界義工」,我告訴父母,「我終於找到我的夢想了,是無國界義工。很有意義的!」爸爸卻反問我:「能賺錢嗎?能養活自己嗎?」為了這件事,我跟他吵架。也許我與他的看法不同,我就是那種喜歡追夢的人,但他和媽卻是看重錢財、重「生活質素」的人。我覺得我們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
隨蚨q曲的尾聲,我踏進小學大門。今天是小學最後一個上課天,我憶起童年,憶起童年時父母不斷用殘酷的現實來催迫我,常對我說:「童真不過是一種幼稚的想法,這個世界無論是什麼事情也與金錢掛?。」到了這一刻,我仍無法肯定及早面對殘酷的現實是否於我有益。五年級的夢想到底是不切實際,還是很有意思?站在紅綠燈前,紅燈長期亮荂A我止步不前,心中迷惘。
該怎麼辦?
我的童年就是在一片成人眼中的現實模樣中,被爸媽不斷重複提醒中度過,太殘酷了。其實,這些現實問題該出現在一個純真美好的童年媔隉H
【文章經編輯修改】
■啟導站
童真從不是小孩的專利。
正正由於成年人常處困囿,原有的單純與勇毅無可避免地給磨滅,人性產生多重變化與扭曲,而忘記了理性價值本應在提升人格,而不是相反。童真,在成年人世界堙A本應存在。
我們理解「童」與「真」的特質。童年是我們吸收知識,認識正確價值,探索世界的時候,其中「真」的追求極為重要。想請問,在現世堙A我們還追求「真」嗎﹖真本來是絕對的,否則就不是真;而相對於真,就是假,和一切似是而非的扭曲,大概成年人世界最可怕的,就在於這似真非真的局面,有時把真弄歪一點,有時只是半真半假,大抵成年人皆真我難為。
因此,如果當無國界義工是真的追求,那麼其中的價值意蘊就在於此。三首歌的名字十分直率,《追夢赤子心》、《平凡之路》、《夢想啟動》,清晰說明了童年的意志,作者在歌聲堶奎鴞菑v,那怕是不斷想起父母的提示,而最終卻仍然力抗心中的掙扎,保留追求自我的想法,這大抵就是一次「童真」的示範,本文的作者做到了,十分可喜。
文章有兩個地方,我認為是亮點:由於對現實世界的不妥協,所以作者在童年發出「我覺得我們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平行線位處相同的高度,不是彼此相砥,只是在不同的路向上發展,這是很合適的比喻。至於文末作者發出「該怎麼辦?」的疑問,然而最終以反問句式指出這些現實問題該出現在童年世界媔隉H似乎作者自己已尋找到答案。
■文評人
陳志堅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其後在香港中文大學獲教育文憑、文學碩士、教育碩士。
前教育局課程發展委員會中國語文教育委員會委員。
寫新詩、散文、小說,見於報章與文學雜誌,著作﹕青少年小說《紅豆糕的歲月》。
現職中學副校長,中國語文科主任,中國文學科主任。
■徵稿
你也想投稿?請連同姓名、年級和校名,電郵至living@mingpao.com,或於「明報教育」FB inbox投稿 ,請註明「《語文同樂》投稿」。作品須為原創和未發布,投稿一經刊登,可獲書券100元。
題目
. ____的一天
. 如果可以新增一條校規,你會新增什麼?
. 自訂題目
整理:陳綺雯
圖:CreativaImages@iSTOCKphoto
[語文同樂 第2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