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1月18日(港、中)
粵港簽一地兩檢《合作安排》
港府與內地簽署高鐵一地兩檢《合作安排》(下稱《安排》),之後會提呈全國人大常委會,預料於2017年12月的會議討論《安排》,港府再爭取2018年2月展開本地立法,完成「三步走」。政府未公布《安排》全文,只公布8點主要內容,當中並未交代人大常委會會否以《基本法》第20條作法律基礎授權特區政府實施一地兩檢,有法律界人士質疑政府繞過爭議是「大石壓死蟹」。
■11月22日(全、衛、能)
研究:全球光污染惡化
國際學者分析衛星拍攝到的地球夜間照片,並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發表研究,指出2012至2016年全球的室外人造光覆蓋範圍每年增加2%,黑夜愈來愈少,可見全球光害問題日益嚴重。專家表示,光污染會打亂動植物和人類的晝夜節律,可能降低人們睡眠質素,亦會增加患糖尿病、癌症及抑鬱症的風險。(圖1)
■11月23日(個、中)
12部委聯手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
內地近年出現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天價香、放生亂象、強迫捐款等屢見不鮮,對此國家宗教局、中央統戰部、中央網信辦、國家旅遊局、國家文物局等12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包括禁止景區利用佛教、道教場所收取高價門票;嚴禁假冒或僱用假冒佛教、道教教職人員作宗教活動、騙取錢財等。
■11月24日(港、能)
政府帶頭減廢 汽水機停售樽裝水
港府決定2018年2月20日起,所有政府建築物內的自動售賣機停售1公升或以下的塑膠樽裝水,但不包括其他飲品,康文署表示會研究增設飲水機。環團期望產生漣漪效應,推動學校及商界禁售樽裝水,但全港每天仍有逾百公噸膠樽被棄置堆填區,要求政府盡快向飲品容器徵收費用,落實生產者責任計劃,令膠樽得以回收循環再用。(圖2)
■11月27日(個、港)
政府停貧童上網支援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確認支援低收入家庭學童購買電腦和上網的「上網學習支援計劃」將於2018年8月底告終。負責推行計劃的香港小童群益會和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社企「有機上網」擬自行繼續營辦,兩機構認為學童有電腦和網絡並不足夠,更重要是支援他們善用資訊科技,收窄數碼鴻溝。有議員批評政府做法不負責任,擔心支援退步。(圖3)
個 =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港 = 今日香港
中 = 現代中國
全 = 全球化
衛 = 公共衛生
能 = 能源科技與環境
[通通識 第4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