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日韓等9個國家和歐盟上周四(11月30日)達成協議,在未來16年將北冰洋核心範圍內禁止商業捕魚活動。北冰洋現時仍未完全融化,暫時沒有大型商業捕魚活動,因此今次可算是防患於未然的大規模海洋保育國際協定,甚為罕有。
日韓歐盟加入 為期16年
《北冰洋中部防止不受管制公海漁業協議》(Agreement to Prevent Unregulated High Seas Fisheries in the Central Arctic Ocean)不僅有北冰洋周邊的美國、俄羅斯、挪威、丹麥、加拿大和冰島簽署,還有遠洋船隊對該海域虎視耽耽的中日韓三國及歐盟參與。上述國家及組織的代表經過兩年6次磋商,上周四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達成協議,共同保護北冰洋中央的28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地中海面積)國際水域,各締約國承諾不會在區內捕魚16年。除非日後有締約國反對,此協定在期滿後會自動續期5年,直至有科學的漁業配額和規則出台。
此外,締約國還將共同參與該區的科學研究、監測物種及其數量,研究現存捕食者與被捕食者之間的關係,以及牠們面對全球暖化等問題的壓力。
加拿大漁業及海洋部長勒布朗(Dominic LeBlanc)形容這為「歷史性協議」,是針對公海商業捕魚歷來首次具如此規模的國際協議。美國海洋保育協會副會長海利曼(Scott Highleyman)也稱之為「把預防原則付諸行動的最佳範例」。
美國國務院的海洋及漁業副助理國務卿鮑爾頓(David Balton)說﹕「政府組織罕有在事發前就茪漈悃M,這是罕見的一次。」
料北極海冰漸減 防患未然護生態
北極原為有逾十萬年歷史的永凍層,卻因全球暖化,覆冰變薄和面積萎縮。2012年起,每年夏季時多達四成的北冰洋公海變為汪洋。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數據預測,2050年時北冰洋的海冰量僅及1955年的54%,而且甚少有逾4米厚,漁船也變得可以長驅直進捕魚。
不少科研人員、環保團體和政策制定者擔心,倘沒有國際法規管北冰洋捕魚,會損害那兒脆弱易變的海洋生態。像在80年代尾,中日等國拖網漁船就在白令海峽的公海撈捕了數以百萬噸狹鱈(pollock),致使狹鱈數量自90年代初銳減,迄未仍未復原。白令海峽等區域去年的漁獵量,亦較2003年至2015年的平均高出35%。2000名國際科學家2012年便聯署促請締約禁止北冰洋捕漁防範類似災難。2015年,加拿大、代表格陵蘭島的丹麥、挪威、俄羅斯和美國已經達成具法律約束力的禁漁協定。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