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有機產品日漸普及,但有本地認證的有機蔬菜樣本早前被驗出除害劑殘餘量超標。
放大
 
公署認為,食環署外判工人抽檢節奏快,只從貨車儲物櫃近櫃門位置提取蔬菜抽檢,櫃內的蔬菜可輕易避過檢測。食環署則回應稱,會按需要利用升降台抽取放置於貨車較高及較後的蔬菜。(申訴專員公署提供)
放大
 
(明報製圖)
放大
 

其他新聞
集師廣益﹕通識看如廁文化
概念解碼﹕多元成家 diverse family formation
Data解密﹕香港人口流動
圖看天下﹕日推機械和尚省葬禮開支
英譯概念﹕Not In My Backyard (鄰避效應)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時事點對點﹕食環抽查進口蔬果把關不足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申訴專員公署2017年11月發表主動調查報告,發現食環署對進口蔬果抽查程序有五大不足,或令有問題蔬果可流入市面,影響市民健康,促署方盡快改善。

1. 陸路進口蔬果抽樣有漏洞

公署指控:由內地經陸路運載水果到港的貨車較少駛進文錦渡辦事處檢測,負責抽檢蔬菜的外判工人亦只提取近櫃門的蔬菜

食環署回應:會以隨機抽樣原則,按需要利用升降台抽取放置於貨車較高及較後的蔬菜,並會增加抽取水果樣本

2. 海路進口蔬果無把關

公署指控:海路進口的蔬果監管寬鬆,食環署未有在葵涌檢查站或進口商的貨倉和冷庫恆常抽檢,主要在批發及零售層面抽檢,令大部分蔬果未檢測便流入市面

食環署回應:已主動加強從進口商貨倉抽驗海路進口的水果樣本,也會加強從批發市場抽取水果樣本

3. 化驗樣本需時太長

公署指控:樣本由送往政府化驗所至完成化驗,一般需時19個工作天,而空運抵港的蔬果因機場辦事處沒設快速化驗所,樣本更需3個工作天才送至化驗所,其間同批次的蔬果或已售出

食環署回應:會與政府化驗所商討彈性處理,盡可能縮短運送蔬果樣本到政府化驗所的時間

4. 蓮藕豆芽沒除害劑上限

公署指控:部分普遍食用蔬菜沒設規管標準,例如《食物內除害劑殘餘規例》未有訂明蓮藕和豆芽的除害劑最高殘餘限量,令其除害劑上限未有明文規管

食環署回應:國際組織食品法典委員會於2017年7月把蓮藕和豆芽歸類,食安中心會考慮採納其歸類方法,以及《食物內除害劑殘餘規例》訂明的最高殘餘限量,釐訂除害劑殘餘量是否符合法例

5. 安全標準寬鬆過時

公署指控:本港對食物的法定安全標準寬鬆兼嚴重過時,《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規例》於過去20年從未更新,其中食品法典委員會就「鉛」在葉菜類蔬菜中建議的最高含量上限為每公斤0.3毫克,香港法例則為每公斤6毫克,標準寬鬆20倍

食環署回應:2017年9月初完成的諮詢中,有建議採納食品法典委員會對鉛的標準,正考慮意見

食安中心:大比例檢測蔬果不可行

申訴專員劉燕卿建議,食環署與政府化驗所商討增添資源加快化驗速度,盡快修例規管蓮藕和豆芽的除害劑殘餘量,並增加抽取水果樣本和抽驗海路進口蔬果。食環署近日以試驗性質增設在進口商中的抽檢,公署盼試驗計劃變成恆常機制。

食物安全中心發言人表示,整體上同意申訴專員的意見及建議,並已落實部分建議,同時積極研究其他建議,又說欣悉申訴專員理解蔬果不屬「高危」食物,在香港出售的蔬果種類及數量繁多,大比例地檢測蔬果並不切實可行。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則認為,若政府「無心無力」做好食物化驗工作,應考慮外判予生產力促進局等半官方機構,或是私人化驗所負責。

——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市面逾七成本地「有機菜」含農殘

負責本地有機產品認證的浸會大學香港有機資源中心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在全港濕街市、超級市場及有機農墟採集58個蔬菜樣本測試除害劑殘餘量,當中包括常規蔬菜、認證有機菜及自稱有機菜,發現本地及內地自稱有機蔬菜樣本中分別有71%及83%含殘餘除害劑。

58個抽檢樣本中,4個除害劑殘餘量超標,當中3個啶蟲脒殘餘量超出港府制訂的最高含量標準(即每公斤1.2毫克),其中兩個為內地常規菜心樣本、一個是本地認證的有機蔬菜樣本,除害劑殘餘量超標7%至40%不等。另外,一個內地常規菜心樣本亦被驗出每公斤含0.12毫克阿維菌素,超出每公斤蔬菜0.1毫克的香港標準。

此外,中心2016年9月至11月訪問774戶來自90個街市的商販,發現自稱有機商販的比例由2015年5.6%上升至9.6%,西貢區濕街市成為最嚴重的有機蔬菜零售黑點,該區3個街市的13戶商販中,有6戶的「有機蔬菜」均只以口述或文字聲稱為「有機」,但未能展示任何有效有機證書或標籤。

中心總監黃煥忠表示,上述兩種除害劑屬低毒性,但若進食的白菜每公斤含1.69毫克阿維菌素,體重15公斤小童進食0.13公斤便超標,可導致行動失調、肌肉顫抖和嘔吐;啶蟲?透過蔬菜攝取對健康影響較微,直接服用才會中毒。他促請政府立法規管有機市場,使作出虛假有機聲明的零售商負上刑責。

◆進口蔬菜抽檢(見圖)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指出及解釋香港進口蔬菜抽檢存在的問題。

參考答案﹕

抽驗不足

.政府外判工人在文錦渡辦事處抽檢由內地經陸路到港的蔬菜時,只提取近櫃門的蔬菜,令其他蔬菜可避過檢測

.食環署未有安排人手在葵涌檢查站或進口商的貨倉和冷庫,對海路進口的蔬果作恆常抽檢

有關部門辦事效率低

.經海路及陸路到港的蔬果,由送往政府化驗所至完成化驗,一般情况下需時19個工作天

.空運抵港的蔬果樣本需花3個工作天才送至政府化驗所

食物安全法例不完善

.部分普遍食用蔬菜因未在《食物內除害劑殘餘規例》訂明最高殘餘限量,令其除害劑殘餘量上限未有明文規管

.《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規例》在過去20年從未更新,葉菜類蔬菜中鉛含量的最高上限較國際標準寬鬆20倍

◆延伸回應題

2. 有人認為發展本地農業有助提升本港出售蔬菜的質量,你同意嗎?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解題﹕

.宜先說明現時本港蔬菜來源主要是進口,但進口蔬菜質量受到質疑,如曾有內地蔬菜樣本被驗出除害劑殘餘量超標

.可指出質量亦關乎安全,即蔬菜中的有毒物質含量

參考答案﹕

◇同意

有助增加市場競爭:現時本港蔬菜有九成來自內地,即大部分市民和飲食業界均只能購買內地進口蔬菜為食材,發展本地農業有助增加本地蔬菜的市場佔有率,可為市民提供選擇,同時提高本港蔬菜市場的競爭,令兩地農業界為吸引顧客而積極改善質量,如減少在種植時使用除害劑

從種植源頭監管:進口蔬菜的種植過程全發生在外地,香港政府難以監察,只能靠外地政府提供質量認證或在蔬菜抵港後抽檢,然而虛假認證、政府抽檢不力等問題時有聽聞。若發展本地農業,政府可從種植源頭開始監管,如定期派人巡視農地,規管其耕種方法、除害劑用量、土壤素質等,更有效管理蔬菜的質量

◇不同意

本地農業供應量少:發展農業需大量農田,但香港土地不足,雖然近年一直有人推廣水耕、都市農業等概念,但大量農地因被改變用途、荒廢等問題而不能耕作,本地蔬菜供應始終有限。加上早年農業式微,社會轉型至以服務行業為主,全職從事農務的人不多,故本地農業只能為市場供應小量蔬菜,難以改變整體本港出售蔬菜的質量

質量問題源於監管:蔬菜質量出現問題的原因是政府監管不力,而非蔬菜來源,如資料指出申訴專員公署發現食環署對進口蔬菜抽查有多項不足,有本地自稱有機蔬菜的樣本則被驗出除害劑殘餘量超標,證明政府沒加強監管,即使發展本地農業、增加本地蔬菜供應也無法提升本港蔬菜的質量

顧問教師:鄧婉君老師

[通通識 第484期]

 
 
今日相關新聞
時事點對點﹕食環抽查進口蔬果把關不足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