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練筆﹕論憤懣
【明報專訊】◆題目
有人說憤懣會惹來負面的影響,有人說憤懣會帶來正面的效果,有人說處理憤懣需要智慧……試以「談憤懣」為題寫作一篇文章,談談你對憤懣的看法。
◆星級生示範
.蔡佩思
.(2017年文憑試考生,中國語文科成績:5*,寫作卷考獲5)
[1] 憤懣,是人與生俱來的七情六欲之一。輕者,偶爾鬧一兩陣情緒;重者,燃起內心一場滔天大火,恍若要把世間萬物化成灰燼。但為什麼會憤懣?憤懣又源於什麼?對我而言,我認為憤懣能反映個人品德修養。
[2] 憤懣是一種個人能控制之情緒,故能映照智慧之高低、心胸之闊窄和氣量之大小。京劇大師梅蘭芳在一次演出後被一老伯批評其表現不佳。當人人以為梅大師會惱羞成怒,責怪老伯不識抬舉之時,梅大師反而虛心受教,盛情招待老伯向他請教。可見憤懣之情可掩埋,也可轉化為邁向進步的引擎,填補美中不足之殘缺。
【修訂】憤懣是一種個人能控制之情緒,故能映照智慧之高低、心胸之闊窄和氣量之大小。京劇大師梅蘭芳在一次演出京劇《殺惜》時,在一片喝彩聲中,他竟聽到有個老年觀眾說「不好」。當人人以為梅大師會惱羞成怒、大動肝火,責怪老伯不識抬舉之時,梅蘭芳竟將可能釀成的滔天大火化成滋養的清泉,他用專車把這名老人接到家中,恭敬地向老伯請教。老伯坦然道出劇目角色閻惜姣的正確步法後,梅蘭芳恍然大悟,連聲稱謝。以後梅蘭芳經常請這名老先生觀看他演戲,請他指正,甚至稱他為「老師」。由是可見,我們若能將無情的怒火掩滅,並將負面的情緒轉化為推進自己的引擎,填補美中不足之殘缺。
→ 修訂原因:主要為加強「具體闡釋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關係」。因此在修訂中,特別強調事件如何能觸發主角的「怒意」,而主角又如何撲熄怒火,展露個人修養。(見表)
[3] 憤懣除了可以成為推進自己的鬥心,也可將原本明亮的雙目完全遮蔽。古有秦始皇因懼怕萬民知曉文化、政治,不滿讀書之賢人,一怒之下下令焚書坑儒。這是可怕的,人因不敢面對事實、因害怕被批評而惱羞成怒。這正顯露出人會因不自知,接受不了自己終究是滄海一粟,因而惹起怒色,遺禍人間。
[4] 雖然如此,但怒之所在,確實有其價值。古語雖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但當遇到爭議的事情,往往未能全盤包容,憤懣對之或許是必要的。早陣子,香港因政治爭拗,觸發一場民眾風波──佔領運動。大量香港青年因不滿現今政治狀態,不滿選舉投票制度,認為民主之核心價值被逐漸刷去、泯埋。這場滲雜憤懣情緒的運動,或多或少能喚起部分人的醒覺。可見,憤懣的情緒也能牽動他人,也讓他人對平素忽略的事情看得更清。
【修訂】雖然如此,但怒之所在,確實有其價值。人在尊嚴受到踐踏時應要憤怒。處處容忍只會令別人得寸進尺,而自己的品格自尊亦在無聲中悄然流逝。歷史中不乏為人格、為尊嚴而義憤填膺之人,其卓立人格往往為後世圭臬。《禮記?檀弓下》記載齊國爆發饑荒,災民流離失所。黔敖在路邊準備了食物,供飢餓的路人吃。一飢民用衣袖遮蚆y,拖荅h累的腳步,跌跌撞撞地走來。黔敖竟無禮待之,令受濟之人感到被羞辱,堅決不受「嗟來之食」,即使後來黔敖誠心認錯,他深感尊嚴受挫,是可忍,孰不可忍,最終寧願罷食。他雖身為災民,但在「魚與熊掌」中亦義不容辭地選擇了尊嚴,為黔敖所為而憤懣,使其無愧於天地,彰顯憤懣的必要。
→ 修訂原因:主要為變換論據。由於「佔領運動」似仍在發酵,其公論亦似未敲定,由此申論的論證,其說服力或有所影響。
[5] 這些義憤填膺的表現不囿於地域,現今社會也有馬拉拉,不憤女性教育權被忽視,激發起赤火。她生於巴基斯坦,當地文化一向男尊女卑,她卻毫不顧忌周遭目光,宣揚女性自主的思想,決心要為民族的女性爭取更多權利。雖然曾遭塔利班武裝分子暗殺重傷,但槍擊無礙她的決心,反而引起國際關注,馬拉拉在英國接受手術治療後重返校園,並到各地演講宣揚理念。2014年,17歲的馬拉拉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和平獎得主。可見,憤懣的星火可以燎原,可以燃亮他人,更能帶來曙光。
[6] 但是將怒火發泄於微不足道的事上,只會顯出其氣量狹小,修養不高。古有子路與孔子被困陳蔡,捱餓多天,面對如斯窘境,未明如何脫險,子路由是面有慍色,甚至責難孔子。孔子因而對子路的控訴給了適當的訓話。這樣的憤懣顯而是膚淺的!怒火稍一不慎,能燒珝茖ㄕ菬酊熊蓮之鏡!
[7] 憤懣是人之常情,我們要明白憤懣帶來的種種影響。憤懣可反映個人的曠達睿智,也可推進社會的未來發展,更能使他人覺醒。故在適當時機下,人們不應禁絕情緒,而應把憤懣釋出!
【文章經編輯修改】
文:語文工作者 揚日
[語文同樂 第2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