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解碼﹕外交 Diplomacy
【明報專訊】全球化令國家之間互相連繫,外交即各國與其他國家交流、合作及建立關係的過程,主要透過訂立相關的外交政策實踐,考量因素包括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利益及國際地位等。外交政策決定各國處理對外事務的取向,如尋求合作以達至共同發展、純粹追求國家自身利益或強硬拒絕外國介入其國家事務,而各國針對不同國家或有不同的外交政策。
■現代中國×今日香港
香港的外交權
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並非國家,沒有對其他國家的外交權力,只有「對外事務」。根據《基本法》第13條,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外交事務。中國外交部在香港設有特派員公署,負責處理與香港有關的外交事宜,禮賓處則負責接待外國外交人員及統籌其訪港活動。
按照《基本法》,對於以國家為單位的國際組織或會議,特區政府可派代表以中國代表團成員,或以中央政府和有關組織允許的身分參加;至於不以國家為單位的國際組織,則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此外,外國在香港特區設立領事機構或其他官方、半官方機構,須經中央政府批准。
■現代中國×全球化
「一個中國」政策
「一個中國」原則(One-China principle)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中國的政治論述。聯合國1971年通過決議,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擁有聯合國中國席位,現時國際社會普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政府與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建立外交關係時,也明確要求對方承認「一中政策」、台灣是中國領土及反對台獨等原則。有評論認為,不願承認「一中」的台灣總統蔡英文上台後,大陸政府加強壓縮台灣的外交空間。
例子﹕巴拿馬棄台投陸
與台灣有百年邦交的中美洲國家巴拿馬,總統巴雷拉2017年6月宣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與台灣斷交,並承認「一中原則」。
中美外交關係
中美作為全球兩大強國,在經貿合作、國際及地區安全等問題上不時展開雙邊對話,兩國關係更會影響全球格局。近年,中美就兩國貿易逆差、人民幣升值、南海主權等問題數度角力。而在朝鮮核問題上,中國作為朝鮮的主要貿易伙伴,美國需要中國加強向朝鮮施壓,促成中美更頻密交流。
■全球化
外交制裁(diplomatic sanction)
外交制裁是針對他國做出損害本國利益、違反國際法、威脅地區和平或施行不被國際認同的政策等行為時,施予懲處,如透過外交手段如調整當地外交人員數目、降低兩國對話層次、聯同其他國家孤立該國等。為了令該國屈服,外交制裁甚或會伴隨貿易限制等經濟制裁。
例子﹕沙特陣營與卡塔爾斷交
2017年6月,沙特阿拉伯聯同阿聯酋、埃及和巴林等多國宣布與卡塔爾斷交,並封鎖與該國的海陸空聯繫、驅逐卡塔爾外交人員等,制裁該國涉資助穆斯林兄弟會及伊斯蘭國(ISIS)等恐怖主義組織。卡塔爾則致力拓展與土耳其、伊朗等其他國家的外交關係以抵抗孤立。
例子﹕美俄外交角力
冷戰後美俄關係未見全面解凍,美方曾多次為不同爭議,包括俄羅斯吞併烏克蘭領土克里米亞、軍事支持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及涉嫌干預美國總統大選等,對俄方施加外交及經濟制裁,俄方亦以嚴厲的外交行動如下令削減俄國境內的美國外交人員等報復。
■能源科技與環境
能源外交(energy diplomacy)
化石能源是目前各國用作發電的主要資源,但全球化石能源分佈不均,部分國家如日本等沒足夠能源應付國內需求,需向產油大國如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購入能源。各國為得到穩定的能源供應,會積極改善和能源輸出國的外交關係,產油國則透過與石油需求甚殷的經濟大國合作,在政治、經濟以至軍事上受惠。同時,各國曾因爭奪能源而出現衝突,例如引發伊拉克戰爭、波斯灣戰爭等,近年中日亦不時因東海海域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而發生摩擦。
[通通識 第4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