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游泳教練表示,自泳總於2002年設立評分準則,用作分配泳會申請泳線的優先次序後,有個別泳會求取分,過分操練年幼泳手,務求在比賽中取得佳績,卻影響泳手發育,以至成年後未能以最佳身體狀G為港爭光。亦有教練認為,香港學界只設短途賽,家長為求子女取得佳績以進入名校,亦間接促使過度操練幼童。 評分影響泳線分配次序 根據泳總2015/16年泳會評級表文件,「觀察泳會」中首3家泳會的評分均高於「活躍」泳會,其中一家「泳軒體育會」更取得可被列作「駐場泳會」的79分,然而,該3家泳會至今仍被列作「觀察泳會」,本報曾聯絡「泳軒體育會」詢問有關制度問題,惟截稿前不獲回覆。泳總文件顯示,「觀察泳會」要連續3年取得足夠分數達標才獲擢升,而泳會要升格為「駐場泳會」,更要待現有17家「駐場泳會」有空缺才可加入。泳總回覆,會因應屬會位置空缺,再以觀察屬會評分表的分數及表現,擢升觀察屬會為正式屬會,泳總已分別於2013及15年,將3間觀察屬會擢升為正式屬會。 蔡曉慧:過早操練 成年難達最佳體態 現職教練的前港隊代表蔡曉慧表示,自己亦曾以泳總屬下一家「觀察泳會」經營泳班,惟難以在公眾泳池租用泳線,同時亦負擔不起每小時約800至1000多元的私營泳池,故只能在公眾泳池沒有專用泳線下授課,「當然對訓練有一定影響,而且泳會亦難以經營,故一直希望泳總能取消『觀察泳會』的制度」。 蔡慧曉續稱,有個別的小泳會為在評分制度中取得優勢,會加緊操練部分幼童泳手,「如早上5時游兩小時,放學後再游兩小時,很可憐的」。然而過早操練肌肉,會影響小泳手的發育,以至成年後未能以最佳體態應付國際賽。 蔡表示,對幼童較佳的訓練方法,是游一些長途,訓練他們的「水感」和心肺功能,至泳手達12、13歲後才鍛煉肌肉;「然而香港幼童泳賽都是短途,故家長、泳會如只茩咻阪Z,也當然會要求操練肌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