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智叻星:竹篾榫接通古今

[2017.11.03] 發表
鄭正弦(圖一)
溫志良師傅
黎鴻澤師傅
天然竹篾(左)和以環保膠粒、尼龍製成的竹篾(右)。

【明報專訊】中國傳統的建築方法,能不用釘子、鋼筋就建成穩固的建築,說的是竹篾(粵音:滅)和榫(粵音:筍)接工藝。小四S班隨鄭正弦(香港南區官立小學,五年級,圖一)來到「建造業安全周嘉年華」,認識竹篾、榫接的古今用途。

竹篾即是把竹子表皮削成一條條的竹片,除可用來織器具,亦可把竹子、木材綁起來建成屋子、竹棚,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建築材料。建造業議會工藝科導師溫志良師傅(圖)說,天然的竹篾需用水浸軟後方能用作綁紮,天氣潮濕時容易腐爛,因此,現代竹篾轉用原膠粒或環保膠粒混和尼龍製成。正弦嘗試跟師傅學織竹篾手環(右手所持,圖一),雖然頻說「很難」,但他堅持完成,要把手環送給媽媽。

正弦左手所持的是用榫接原理製作的玩具,稱為「三通」。建造業議會木工科導師黎鴻澤師傅(圖)指古代建築大多以木材興建,以榫接方式把木構件凹凸結合,十分穩固。傳統魯班鎖由六個構件組成,稱為「六通」,而「三通」只有三個構件,需把構件以榫接組合成特定形狀。正弦愛玩模型、積木,第一次玩「三通」,不消3分鐘便成功組合構件,師傅亦大讚他聰明。看着完成品,他開心地說:「很新奇,未見識過不用膠水、膠紙就把配件『黏』在一起!」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351期]

更多教育
古孩趣:太陽時遠時近
【明報專訊】《世說新語》記載,晉元帝之子司馬紹(日後的晉明帝)只得數歲時,已伶牙俐齒,相當聰穎。有次長安來了一名使者,晉元帝想考考小司馬紹,... 詳情
齊來讀時事:運動減脂課助減肥
【明報專訊】南京農業大學開設「運動減脂課」,只有BMI值(體重指標,即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達「肥胖」的學生才可選修。全球少年... 詳情
【明報專訊】■遊戲一 趙飛燕 ■遊戲二 先把4顆荔枝分給4個婢女,再把第5顆荔枝連同籃子送給第5個婢女。 ■遊戲三 ... 詳情
【明報專訊】子曰:「君子成(1)人之美(2),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節錄《論語?顏淵》 ■註釋: (1) 成:成全... 詳情
【明報專訊】■乎 1. 語氣助詞,表示感嘆 2. 疑問詞,「嗎」的意思 3. 相當於「於」,如「出乎意料」 ■符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