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將本地研發總開支倍增至每年約450億元,又向研究基金注資30億元,資助本地學生修讀研究院課程,銳意發展科研。政府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表示科技佔人類生活比重只會愈來愈高,冀學生可有更多機會接觸相關教育,又建議教育局檢討新學制,並讓大學收生更有靈活性。 陳﹕不應只選「神科」 在陳繁昌的眼中,生活與STEM息息相關,不止是學科般簡單,「如是否需要使用核電?吃不吃日本食物?有人說可能有輻射」,認為所需要的知識和探討的內容都與STEM有關。他說STEM是文化一部分,「好像語文學科」,學生應對其有基礎認識。現時入大學的最低要求為4科成績達「3322」級數,即中文和英文科達3級,通識和數學達2級;有意見指此制度令學生專注於必修科。陳繁昌指出,教育局「是時候review(檢討)」新學制,又表示期望大學在收生方面能有更多「自主性」及「靈活性」,但未有進一步解釋是否希望取消「3322」的要求。 工程學生不懂微積分 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李行偉表示,本港1980年代仍有許多工業及基建發展,如1989年後提出興建新機場計劃,工程科屬「搶手」學科,因學生畢業後有發揮的空間。不過,他指出近20年來經濟發展「偏向地產發展」,產業單一,浪費科研人才。他笑言部分數理科對基礎知識有一定要求,「如工程科,(工程學生)沒理由不認識微積分」,現實卻真的有工程學院學生未曾學過微積分。 大學學科彷彿等同畢業出路,陳繁昌指「沒有人有crystal ball(水晶球)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表示年輕人有本錢,不要介意承受一點風險,要學會從錯誤中學習;又指「這個世界有很多機會,不應只選擇『神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