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Ivor(左起)、Michelle及外傭Ethel、Micah因製作《不是女僕》而相識,Ethel稱團隊真實呈現她們的故事。
放大
 
演出前,演員會一邊唱中世紀的拉丁詩歌O Fortuna,一邊擲骰子,由點數決定誰飾演僱主和傭工,突顯「命運」的重要,Michelle解釋:「幸運的人出生在中高層家庭,相反則可能出生在菲律賓的農夫家庭。」圖為《不是女僕》劇照。
放大
 
放大
 
Micah自言工作量不算多,公餘喜歡看韓劇,還從中學到一點韓文,示範蚖﹛G「Daebak!(意即厲害)」
放大
 
Ethel與加拿大籍未婚夫暫時分隔兩地,現正辦理相關手續,她希望在不久將來移居當地。
放大
 

其他新聞
Data解密﹕同志 有囍
圖看天下﹕熱浪捲歐洲
英譯概念﹕Information globalisation(資訊全球化)
焦點新聞﹕一周焦點通識新聞
絲襪奶茶的科學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專題故事﹕不是女僕 外傭是獨立個體

【明報專訊】假日在香港的街道上,總會找到她們聚集的身影,或在鬧市中逛街、嬉笑,或在公共空間坐茞嶀恁B休息,成為城市堣@道特別的風景。平日她們則在各個家庭忙碌地打理家務,做飯、洗衣、掃地等一手包辦,是僱主家庭陌生的「家人」。對於這些離鄉背井、在香港工作的外傭「姐姐」,大家有多少了解?2017年公演的紀錄劇場《不是女僕》,說的正是外傭們的故事。

紀錄劇訴說外傭故事

天台製作創辦人兼聯合藝術總監艾浩家(Ivor)和李婉晶(Michelle)是紀錄劇場《不是女僕》的導演,Michelle更兼任演員,當初他們在參演劇場的菲裔女演員穿針引線下,有機會與外傭們訪談,再拜訪學者、記者、非牟利組織蒐集資料,最終把20多個關於外傭的故事整合並搬上舞台。

最先對外傭題材感興趣的是來自英國的Ivor。3年前來港時,他就對她們周日在中環席地而坐的景象感到很奇怪,「英國沒這種(外傭)概念,英國人普遍不會聘請全日工作的外傭,所以我很好奇她們是誰、為什麼坐在地上」。身為白人的Ivor很快發現,他在香港受到的待遇遠比外傭優越,「住夠7年便可申請永久居留,而且不管我的英文水平如何,都找得到教英文的工作,這很荒謬」。香港《入境條例》說明外傭在港工作不視作「通常居於香港」,住滿7年也不能取得永久居留權。

斥訓練「合理化」惡劣處境

在港外傭還受到很多不平等對待,Michelle說:「例如食物不夠、工時過長等。」外傭訓練中心普遍會模擬惡劣處境來訓練外傭,她直斥這是試圖利用訓練把問題「合理化」,令外傭覺得只可服從僱主,「為什麼他們(訓練人員)不對外傭說『你可能會面對這種情G,到時要站起來反抗』?」Ivor認為,很多人沒把外傭視為是與自己無異的「人」,是問題根源,製作《不是女僕》的目的便是「人性化」外傭,「透過敘述她們的故事,展示她們都是出色的、獨立的個體」。

不知剝削在發生

《不是女僕》包含不少細微的生活瑣事,Michelle解釋,從這些看似無關痛癢的事情中,可以探討僱主與外傭的權力關係,「若僱主沒意識到是不公平的制度賦予他們權力,要求外傭服從,剝削便很易發生」。每次演出後設有觀眾討論環節,其中幾場都令她很深刻,「參加的有外傭、香港人,(劇場)喚醒香港觀眾重新看待自己的行為,外傭亦很開心別人了解到她們的經歷」。討論時雙方同是觀眾,付一樣的錢、拿一樣的票,「那刻,他們終於是平等的」。

◆外傭的故事

難拒絕僱主 深夜仍工作

一身韓風打扮的Micah,臉上總露出靦X的笑容,完全看不出她已在家鄉菲律賓當過10年中學及幼稚園教師。Micah透露,當時的收入與來港當外傭相距不大,「想做不一樣的事情」是驅使她離鄉背井的最大原因。來港後,Micah一直服務現時的6人家庭,僱主是日裔先生及港人太太,與他們的相處,就是《不是女僕》中Micah的故事。

受訪時,Micah反覆地說:「我的僱主很體貼!」她不舒服時,僱主不會勉強她工作,後來才道出對僱主唯一的不滿,「他們很晚睡,有時深夜還會叫喚我幫手」。她說僱主的態度很好,總會為打擾她而說「不好意思」,令她難以拒絕。在旁的Michelle坦言,這是不少僱主的問題,「他們覺得已經對外傭很好,覺得深夜(叫她們)煮個麵是小事而已,沒意識到自己正利用權力令外傭做一些她們理應不需要做的事」。

Micah不知剝削正在自己身上發生。她自言並不勇於爭取權利,面對不平等待遇,無論是在自己身上發生,還是從朋友口中聽聞,她總會反過來為那些僱主找藉口,「(在維權方面)我是很消極的,不想把錯都怪在僱主身上,我想客觀一點,所以常常為他們(僱主)開脫:『可能他們只是心情不好』」。

更有勇氣爭取權益

《不是女僕》告訴她維權的必要,也給了她勇氣,「當我看(劇場)時,看到更多不公平事件上演,看到其他人如何為自己爭取,我意識到有些事情真的不對勁。我算是很幸運的,沒遇到很惡劣的僱主,但不能因為我沒經歷過這些困難,就不站出來,下次朋友若有需要,我想我會更有勇氣為她們站出來」。

選非華裔僱主 說明要求待遇

訪問當日,Ethel衣著亮眼,紅色露肩上衣加上大墨鏡,很難想像她是個在香港工作了10多年的外傭,「我與前夫1998年離婚,為了撫養兒子,約2001年決定來港工作,也可以和在港的媽媽團聚」。其母親在港工作逾30載,2016年12月才退休回到菲律賓,姊姊則在加拿大當家傭。母女均為家庭離鄉背井,與家人聚少離多,但Ethel不以為忤:「沒什麼問題,當時媽媽每年暑假都會回菲律賓探望我和姊姊,我們都由外婆帶大。」

在港工作期間,Ethel照顧過英國、德國和美國家庭,卻拒絕服務華人家庭,「朋友們都說華裔家庭很壞,給的食物少、住的空間小,還會呼喝她們,我不能接受」。每次接觸新僱主,Ethel均清楚說明工作範圍及要求待遇,談不攏便找下一個。2016年她獲一個美國家庭僱用,每月有7000元「高薪」(香港外傭最低工資為每月4410元),更與僱主協定工作時間為周一至周五早上11時至晚上9時半,其他外傭則大多24小時候命。

朋友無睡H 代「出頭」爭權益

Ethel的工作生涯不算苦,與幾名僱主都保持良好關係,但她的朋友未必有這樣的運氣,Ethel未有置身事外,多次為朋友「出頭」,過程被《不是女傭》的團隊編成劇本。

「朋友Christine在一個韓裔家庭工作,休假時她常常請求我借出睡H給她睡一會,一問之下才知其僱主安排她睡在儲物室的瑜伽墊上,又只給蔬菜她吃!」Ethel性格爽直,認為這是不合理的,便直接相約Christine的老闆談判,「其實他(Christine的僱主)沒惡意,因為上一個女傭睡瑜伽墊,他以為Christine也可以」。溝通後,Christine的僱主便為她購置新睡H和桌子,僱傭關係也變得融洽。

Ethel說起另一件令她氣結的事,「住在我鄰壁的印傭常被要求工作至深夜,例如切食物,可能他們(傭主)沒手能幹活……你們不是成人嗎?你不懂做這些嗎?如果我的老闆有這樣的要求,我會說『拜託,你已長大,可以自己切東西』」。Ethel不是拒絕工作,只是拒絕不合理的要求和對待。

◆僱主聘外傭或遇麻煩

外傭遇到僱主不合理的對待,可向中介公司、勞工處或外傭機構求助及投訴,若涉及刑事罪行更應報警處理。而僱主聘請外傭也可能遇上麻煩,以下為部分例子:

.2017年3月警方破獲專以菲傭為目標的高利貸集團,揭發多達1200名菲傭向集團借錢。香港僱傭代理協會主席張結民表示,部分菲傭只還利息,財政一直惡化,最後「走佬」或偷僱主財物還債,甚至連累僱主被人追債。

.2015年張小姐向消委會投訴,稱希望聘請可用廣東話溝通的女傭照顧年邁母親,中介公司提供一名印傭以廣東話自我介紹的短片,其履歷亦註明廣東話良好。張答應聘用並付8000元,女傭到鶣寣A她才發覺對方連單字也聽不懂。中介公司職員稱語言能力屬主觀判斷,堅拒退款或免費換女傭。

.全職媽媽Vanni 2015年受訪時表示,曾聘請的一名印傭「消耗力」強勁,「一星期可以耗盡一支洗潔精,煮飯又十分浪費水電。我告訴她某些煲不能用刷子去刷,她不聽,結果弄壞10多個煲。而且,家中的玻璃杯、刀等用品不斷消失,不知她是否大意丟了」。

■思考問題

1. 你對在香港工作的外傭有什麼印象?

2. 你覺得社會可如何改善她們的待遇?

■相關概念

剝削(exploit)

不平等(inequality)

歧視(discrimination)

維權(rights defense)

文:鄭秀賢、何思諾

圖:何思諾

[通通識 第472期]

 
 
今日相關新聞
專題故事﹕不是女僕 外傭是獨立個體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