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要求房屋協會研究將轄下未補地價的資助出售房屋單位,以低於市價租予有需要家庭,預料涉及約9000個單位。房協主席鄔滿海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初步構思未補價單位只可分租,而非整個單位租出,對象會考慮公屋輪候冊家庭,但租金水平以及具體可釋出單位數目仍有待研究。 房協轄下資助出售房屋單位,包括住宅發售計劃下的屋苑、夾屋及資助出售房屋「綠悠雅苑」及「綠怡雅苑」,涉及約2萬個單位。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上提到,會促成房協試行將其轄下的資助房屋業主將未補價的單位,以低於市值租金租給有需要家庭。 針對子女遷出單位業主 鄔滿海表示,有關計劃仍要與運房局再商討,以釐定更多具體細節,計劃目的是希望善用現有的公營房屋資源。他說,早年不少購買房協資助單位的業主,在子女長大遷出單位後,餘下兩老在單位居住,「不少兩房或三房單位都用不盡,而他們又希望分租」,但用作租賃要先補價,在目前樓市下補價金額隨時要200萬至300萬元,最終令業主卻步,因此計劃的初步構思是將單位分租,而非整個單位出租,「即是業主願意出租單位其中一間房或兩間房,接受到共住」,否則會與原意有出入。 鄔續說,初步構想計劃的受惠對象為公屋輪候冊家庭,「至於是輪候2年或3年以上才有資格,則未確定」;租金水平亦要再作研究,因輪候冊家庭本身收入較低,可負擔的租金不高,但若租金太低業主亦未必有誘因參與計劃。目前未知道計劃最終可釋放多少個單位,但房協願探討以紓緩基層市民住屋困難。 業主﹕分租「絕對唔得」 8年前經入息審查,以白表花約250萬元購入700呎房協夾屋何文田欣圖軒單位的朱先生認為,新計劃對他「無用」,因自己並無經濟能力購買另一單位自住再放租,即使是免補地價,也不會平租單位。3年前以綠表約390萬元購入400多呎北角健康村單位的何太認為,計劃頗吸引和具彈性,若日後有了孩子需搬至較大單位時,可考慮放租單位。她稱可接受市價九成租金,但若租金只為市價七至八成,她則寧願補地價獲取市值租金;至於要與租客分租則是「絕對唔得」,擔心日後租客欠租,相熟後會難以開口。 明報記者 (2017年施政報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