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導地位不再 與粵爭做龍頭
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度寫入「粵港澳大灣區」,意味大灣區與京津冀、長三角經濟區同屬國家戰略;也是繼香港與內地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後,內地再向香港提出的經濟合作計劃,還將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延伸。
粵港澳大灣區涵蓋香港、澳門及珠三角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9市。廣東發改委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等國家智庫編寫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6月底已上報國家發改委,港澳亦已將意見提交至中央,正待規劃最終出台。
不同於過往中央直接對港「派糖」、給予政策傾斜,並利用香港優勢引領內地發展,大灣區更強調各地互惠互利。廣州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鄭天祥曾對本報稱,內地現時有一種思潮認為,對香港不能單純給紅利,香港若不靠自己而靠內地的政策會衰落得更快。鄭天祥表示,以前香港主導珠三角發展,但現在港資進入內地各個自貿區的並不多;目前粵港兩地競爭多於合作,但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是兩地共同合作「走出去」。
不過,大灣區內有香港、廣州、深圳三大核心城市,競爭在所難免。廣東省長馬興瑞曾稱,要發揮廣州、深圳在珠三角發展、大灣區建設的「龍頭帶動作用」;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前局長譚志源表示,香港可擔任大灣區的「龍頭角色」;香港科學園主席羅范椒芬則稱,香港希望成為大灣區「創意科技中心龍頭」;廣東省發改委主任何寧卡希望形成以香港為龍頭,以廣州、深圳、澳門、珠海為依託,以南沙、前海和橫琴為節點的大灣區金融核心圈。但按大灣區發展的原意,各地應「錯位發展」,避免惡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