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平樂村 逾百村民靠畫牡丹脫貧
【明報專訊】從隋代開始,牡丹已是洛陽奇景之一,宋朝歐陽修著有《洛陽牡丹記》一卷,記載牡丹花的品種、花名由來。傳承至今,洛陽牡丹花會仍是年度盛事,1983年擴大為牡丹文化節並入選中國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洛陽孟津的平樂鎮平樂村以地利之便,在已故畫家郭泰安帶領下,成就「中國牡丹畫第一村」美名。
郭泰安是平樂村人,1983年和弟弟郭泰森到洛陽王城公園參加舉辦第一屆洛陽牡丹文化節,回家就畫牡丹並對外販售,市場反應奇佳,被畫壇稱為「平樂牡丹畫第一人」。
郭泰安的成功,在小村掀起一股學畫風潮。郭泰森表示,1988年到1990年,平樂村十幾位畫師共同成立「平樂漢園書畫院」;河南官方從2007年起協助村民辦培訓班,成立「洛陽平樂牡丹書畫院」,免費訓練出110多名學員。
平樂牡丹畫的特色是「花大、色豔」,造型逼真;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洛陽舉辦「千人千米畫牡丹」活動呼應,平樂村即有百位農民畫師參與,轟動一時。
為提升平樂村的牡丹畫產業鏈,官方斥資38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興建佔地90畝(約6公頃)的中國平樂牡丹畫創意園區,並邀請中國著名畫家到園區舉辦公益性培訓課程,傳授、指導繪畫技藝,目前已有包括150名專業畫家在內的1000多位畫師進駐園區,並定期舉辦論壇等活動,規劃產業發展、轉型提升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