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釘救市容 深圳油畫村將消失
【明報專訊】素有「中國油畫第一村」的深圳龍崗區大芬村,是中國最具盛名的複製油畫基地之一,當地產出作品曾佔全球6成市場。今年5月,當地政府為改善環境品質,執行「拔釘」行動,6月末,大芬村已拆除的幾面蓋在消防通道上的畫牆,讓賴以為生的基層畫工無所適從。
目前龍崗區將開發大芬油畫產業基地,在大芬油畫村周圍1至2平方公里左右範圍,興建美術館、油畫博物館、專業演出劇場、油畫培訓中心及酒店等大型配套設施,與旅遊部門合作開發大芬油畫村的旅遊資源,未來將成為國際化的油畫生產基地、交易平台、展覽中心、培訓基地和旅遊小鎮。
油畫村將成產業基地
大芬村成為「中國油畫第一村」,始於1989年。當時香港畫商黃江為了用最低的成本仿製油畫,應付歐美龐大訂單,把商品油畫產業引進到大芬村,招募稍有繪畫天賦的農民工臨摹梵高、達芬奇、畢卡索等經典油畫;規模日漸擴大後,也吸引畫紙、顏料、裝裱等相關業者來此落戶,逐漸在大芬村形成由畫工、畫師、畫廊和畫商構建的製售產業鏈;時至今日,大芬村已聚集成千上萬個小型畫廊、繪畫工作室,甚至油畫作坊。
由於大芬村店舖不多,一些畫商和畫工只能利用樓與樓之間的過道蓋畫牆。畫工大多先在牆面釘木條掛畫,再加裝帆布遮風擋雨塵;如果沒人管,帆布進一步換成鐵捲門,巷子頂端加上天花板,裝燈和風扇,兩端用簾子擋上,就自成「店舖」。熱門的巷子最多可擠入5、6個畫工,行人通過時,還得側身互讓。
在2008年雷曼兄弟風暴發生後,歐美的訂單銳減,畫工收入大受影響,加上2011年深圳地鐵三號線開通,在深圳工作的白領到大芬村租房子住,炒高房租、生活費,導致高達逾500名畫工依賴畫牆維生。
臨摹油畫為大芬村帶來經濟發展,但版權問題備受爭議,加上畫牆所在的巷子,大多是消防通道,有的寬度不到1米,畫工自拉的老舊電線糾結纏繞,地面散落顏料、畫板和待吹乾的成品,髒亂不堪,也嚴重影響社區的消防安全。
「深圳梵高」部分人改行
畫牆被拆,這些「深圳梵高」憂心忡忡:「如果沒有巷內的平台,就靠幾個畫廊,我們肯定被人宰。」因此有人離開了,有人因醉心畫畫,不想回老家,開始找適合的商舖落腳,開畫室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