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放大
 

其他新聞
(P2)Spotlight﹕Typhoons
Spotlight﹕Typhoons and hurricanes
Answers, Spotlight
World﹕Toilet shortage in India
Answers, World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作家劇場:十字街頭的塔

【明報專訊】1949年,周作人(1885-1967)搬回北京八灣道的老房子,翻譯與寫作。他早已說過,路的終點是死,唯有在悲哀中掙扎。

中國著名現代作家郁達夫讚許魯迅與周作人兩兄弟為中國新文學散文成就最高者,前者散文辛辣諷刺,後者淡然和藹;一個是萬人擁戴的英雄,一個是為人唾罵的漢奸。處於叛徒與隱士的掙扎,內心游蕩在紳士鬼與流氓鬼之間,周作人找尋路的方向,卻決定不了自己的命運。

歷經兄弟失和、戰後淪為漢奸和階下囚,周作人的散文閒適中滲着苦味。尋路的人走到十字街頭,他只想建造一座塔,躲避世間紛擾。從傳統文化的叛徒到淪為漢奸,出獄後,他終究無法置身於文革浪潮之外……

“我覺得人之互相理解是至難──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事,

而表現自己之真實的感情思想也是同樣地難,

我們說話作文,聽別人的話,讀別人的文,

以為互相理解了,

這是一個聊以自娛之如意的好夢,

好到連自己覺到了的時候也還不肯立即承認,

知道是夢了卻還想在夢境中多流連一刻……”

——〈沉默〉

■登場人物

哥哥魯迅

兩兄弟一起赴笈日本,志於改革社會,卻走上迥然不同的道路。命運交叉點在1923年的北京八道灣,魯迅搬離兄弟同住的居所,兄弟就此斷交。二人一生對此不願多談,使之成為文學史上一大懸案。周作人說,魯迅寫的唯一一篇愛情小說〈傷逝〉,是為了哀悼兄弟恩情斷絕而寫的。

詳閱

魯迅:

〈傷逝〉,載於《徬徨》

妻子羽太信子

周氏兄弟失和,有傳源於周作人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原因眾說紛紜:有指羽太信子揮霍成性,惹魯迅不滿,亦有傳她造謠魯迅調戲她,甚或她是魯迅舊好。魯迅搬離八道灣後,曾用筆名「宴之敖」。許廣平引述魯迅的話指「宴」?宀(家),?日,?女;「敖」?出,?放,暗示是被家中日本女人趕出來的。

詳閱

許廣平:

〈略談魯迅先生的筆名〉

北大校長蔣夢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周作人留在北京,受時任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所託看守校產,並接任偽職,替汪精衛政權辦事。抗戰結束後,周作人因漢奸罪被補,判監10年,1949年提早釋放。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周作人受盡折磨,翌年病逝。

詳閱

周作人:

《知堂回想錄?北大的南遷》

■做一做

1. 周作人在〈兩個鬼〉中指自己內心有着紳士鬼與流氓鬼。這「兩個鬼」使其散文有什麼特質?

A. 幽默機智

B. 有的文章平和冲淡;有的浮躁凌厲

C. 閒適中滲有苦味

D. 旁徵博引

2. 周作人以創作小品散文聞名。以下哪項並非他的散文主張?

A. 主張美文,即是記述的、藝術性的

B. 言志文學,集合敘事說理抒情

C. 道德教化,導人向善

D. 旁徵博引,幽默機智

(答案見另文)

■下周預告

散文家梁實秋曾與周作人兄長魯迅展開罵戰,下周他將大顯身手,展示罵人的藝術。

文:譚舒雅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語文同樂 第263期]

 
 
今日相關新聞
作家劇場:十字街頭的塔
參考答案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