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學者指市場力量推動 中國已變成市場經濟國家
私有經濟佔市場70% 就業人口80%受惠
【明報專訊】美國高斯研究所(Ronald Coarse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王寧﹐昨天應邀到多倫多大學鄭裕彤東亞圖書館舉行以「中國是怎麼變成資本主義」為題的講座時稱﹐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主要是市場力量的推動﹐而不是政府政策的主導。因此﹐所謂鄧小平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頭銜﹐「多半是名義性的﹐沒有多大的實質意義」。
王寧早年師從已故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芝加哥大學教授高斯(Ronald Coase)﹐獲博士學位﹐現在是高斯協會主辦的雜誌「人與經濟」的執行主編。他和高斯合著過一本「中國是怎麼變成資本主義的﹖」。
他昨天稱﹐早在1958年大躍進失敗、造成重大飢餓死亡後﹐毛澤東就意識到計劃經濟的問題﹐而開始容許民間集體經濟的發展。
到毛澤東去世之後﹐政府容忍私有制經濟的發展。一些影響大的做法﹐比如土地承包責任制﹐並非政府設計﹐而是先在民間發展﹐政府做的﹐不過是「適應形勢的變化罷了」。
同樣情況﹐城市私有經濟的發展﹐也不是政府政策指導、推動的結果﹐最初是政府無法為失業的城市居民找到工作﹐而放手讓他們自找出路。
這就是所謂「邊緣革命」﹕飢荒中的農民發明了承包制;鄉鎮企業帶來了農村工業化;個體戶打開了城市私營經濟之門;經濟特區吸納外商直接投資,開啟勞動力市場等等。在一個計劃經濟系統中﹐國有企業是主力﹐而上述這些因素都是「邊緣力量」。
今天的中國﹐是否一個市場經濟的國家呢。王寧舉出數據說﹐目前私有經濟對中國整體經濟的貢獻率﹐已經達到70%﹔就業人數更達到80%。無疑﹐已經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了。
談及目前中國經濟的最大問題﹐王寧說﹐許多人開藥方﹐認為中國應向韓國等學習﹐落實民主制度。但他們認為﹐中國現在的主要問題是﹐商品和服務市場已經完全開放﹐但是「思想市場」(market of idea)仍實行嚴格控制﹐而且迄今仍令人看到「不安的現象」﹐沒有開放的跡象﹐比如對大學文科教科書內容做出各種規定﹐打壓一批維權律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