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工程先招標後申款 被轟偷步
【明報專訊】環保觸覺和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姚松炎發現,本立法年度至少18項提交至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的工程採用「同步招標」,包括東涌新市鎮擴展、西九文化區綜合地庫等,批評政府「先招標,後審議」。發展局表示「同步招標」可令議會掌握更實在的工程費用估算,但一般基本工程項目仍會在獲批撥款後才招標。
環團質疑沒誘因再作修訂
環保觸覺和姚松炎表示,留意到政府開始大幅採用「同步招標」,向立法會申請撥款的同時,已確定標書及公開招標。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稱,自去年10月至今,政府向立法會工務小組提交的34項工程中,至少18項獲政府確認採用「同步招標」,涉及8個政策局或部門(見表)。他表示,東涌東填海撥款本周五才於立法會財委會討論,但政府已於上月30日公開招標,質疑政府再沒有誘因接受任何修訂。
姚松炎昨早在工務小組就西九文化區綜合地庫採用「同步招標」提出質詢,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馮程淑儀回覆稱,有關招標已於上月30日截標,但獲批撥款後才動工。姚松炎在會後批評,此招標做法是「偷步」,能「偷」半年時間盡快展開工程。
發展局:更易掌握工程費估算
發展局指在特別情况下,例如為加快推展緊急工程,在取得有關政策局同意下,工程項目會先展開招標,才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局方續稱,為避免回標價格太高而須申請額外撥款,當局會就包括學校、醫院等爭議較少的民生項目先招標,並考慮可否在推展超大型、較難預測合約價格等項目時,更多的採用「同步招標」,讓立法會掌握更實在的工程費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