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童家長﹕一周兩補課無助學好中文

[2017.06.28] 發表
教育局雖已投放資金加強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但巴基斯坦裔母親Bibi(化名)說,現時做法未能適切應付兒子等學習中文的需要,迫使她投放更多時間和心機,為兒子Ahmed(圖)和就讀小學的侄女補習,以趕上學校上課進度。(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不想被標籤為懶或蠢,只是不懂得中文時,其他科就很難跟上。政府不可以給實質的支援嗎?」從小在港讀書的巴基斯坦裔母親Bibi(化名),讀書時中文學習支援不足,以為隨着教育局投放資金加強支援非華語學生學中文後,情况可改善,惟發現兒子和侄女的學校都未能適切應付他們學中文的需要。融樂會盼教育局能檢討現時做法,並向接受資助的學校提供實質的課程指引。\

稱教局加強支援 數年未見成效

教育局規劃教育支援措施時,將「家庭常用語言不是中文」的學生歸納為非華語學生,而2016/17學年,全港約有18,200名非華語中小學生,錄取較多非華語學生的學校可採用課後支援、安排教學助理在課堂上協助,或設獨立中文學習班等方式提供支援。

年過30的Bibi過去在為非華語學生而設的「指定學校」求學,「校內只有英文、法文和烏都語學習,就是沒中文」。她中學畢業才發現懂中文是很多工作的基本要求,後來要花多年時間自學才能用廣東話溝通。

「自己經歷過,長大後才去學習中文,十分辛苦。」為了不讓下一代經歷同樣痛苦,Bibi堅持讓兩名侄女和兒子就讀主流學校。她說,幼稚園以學習簡單字詞為主,孩子們仍可應付,惟升上小一和小五的侄女寫和讀的中文字較多,學校未能提供額外中文學習支援,「一周只有兩日輔導班,為成績較差的學生溫書」,無法解決學習中文的困難。

兩侄女的老師曾向Bibi投訴,着她們考慮轉到有較多非華語學生的學校。Bibi於是花更多時間為侄女和兒子補習,侄女近年成績有進步,「默書由零分進步到有六七十分」;教育局於2013/14學年起加強支援非華語學生學中文,但Bibi認為未見有任何成效。

學校不得其法 融樂會:有資助欠指引

融樂會倡議主任譚婉儀說,教育局投放於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的資助欠透明,亦沒提供相關指引予學校幫助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因此曾見有學校用資助開中文興趣班,「無法讓非華語學生真正學中文」,盼局方能檢討現時做法,確保有實質改善及學生享有真正平等的學習機會。

更多港聞
【明報專訊】律政司前年初獲高院批出許可,起訴兩批3年前在佔旺區清場期間涉違反禁制令者刑事藐視法庭,20名被告包括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學聯前... 詳情
【明報專訊】立法會議員、熱血公民主席鄭松泰去年在立法會會議內,將建制派議員桌上的國旗和區旗「倒插」,被控侮辱國旗及侮辱區旗兩罪,案件定於9月... 詳情
故宮館諮詢期低於歐盟指引  社協批公眾諮詢指引寬鬆  促林鄭設專責部門
【明報專訊】社區組織協會民權法律中心昨公布本港公眾諮詢機制研究報告,指本港公眾諮詢工作指引寬鬆,只寫上「有充分時間」、「盡量廣泛」等條件,並... 詳情
劏房天台屋水電費升兩成
【明報專訊】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發表一項「葵涌區不適切居所室內環境質疑及水電費」調查報告,指出劏房住戶的水、電費按年升幅逾兩成,能源貧窮... 詳情
【明報專訊】發展局早前建議把收地的特惠津貼賠償,擴展至私人農地上的露天作業及以短期租約經營的業務,即包括棕地上的經營者,但要經營至少10年才...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