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卑詩大學(UBC)一項研究指出,移民父母若與孩子一同上英語課,既能提高自己和孩子的英語水平,還有助發展孩子說母語能力。移民家長一般會擔心子女多說母語可能影響他們學習英語的效果,這項研究可謂破除這項迷思。
UBC教育系教授安德森(Jim Anderson)指出,過去有中國移民家長擔心在家中說普通話或廣東話,將影響子女學習英語的效果,但研究證明,父母即使是以中文教導子女學習英語,且在家交互使用兩種語言和子女對話,對提升彼此的英語程度仍是有好處。
安德森在過去5年間,研究500個參加「移民社區父母幫助子女識字」(Parents as Literacy Supporters in Immigrant Communities,簡稱IPALS)課程的家庭,並藉由家長訪談,了解這些家庭學習英語的成效。參加該課程的家庭分別說中文、旁遮普文、波斯語(Farsi)及越南語等不同語言,多數是說中文的中國移民家庭。
安德森說,由非牟利機構Decoda Literacy Solutions開辦的IPALS課程,是針對家中有3歲至5歲學齡前子女的移民及難民家庭開辦,該課程著重於父母與子女一同遊戲並學習,並聘請翻譯及多元文化輔導員,課程並準備雙語的教材作為輔助,與一般只是對新移民成人提供的英語課程有所不同。
安德森說,研究訪問在大溫5個不同地區包括蘭里上課的父母,包括中國移民父母,他們的英語程度不一,不少只是仍在初學程度,但在上過10到12次、每次2小時的課程後,父母及子女的英語閱讀及聽說能力均進步很多。
他表示,不僅父母和子女的英語程度提升,在此同時,很多父母均表示對西方教學法、本地教育制度也有較深入認識,有父母因為英語程度提升,還因此順利找到工作。
他指出,研究發現,父母或祖父母,甚至是已經是成年人的兄長與年幼移民子女共同學習,對於提升彼此的英語程度有統計上的相關,令研究人員更加肯定跨世代共同學習語言的重要性。
他表示,該課程使用的雙語學習教材,讓父母回家讀給子女聽,是提升學習效果的關鍵所在,雙語教材讓英語程度欠佳的父母不會感到抗拒,父母遇到無法以英語表達時,隨時轉換以母語解釋,對幫助子女保留母語能力都有正面幫助。
參加研究的父母以中國家長及南亞裔家長為最多,安德森說,他發現這兩個族裔的家長很擔心,自己的母語與英語差別太多,不是屬於同一個語系,有人因此盡可能不在家說母語,但研究的結果則讓亞裔父母們放心,不必擔心說母語影響英語的問題。
他另外提醒,研究說明,移民家庭如果能夠在子女年齡愈小的時候,與父母共同學習,則幫助他們學習英語及保留母語的效果更好。
安德森因此建議移民部或省府應該投入資源,在各地提供讓父母與子女共同學習的雙語課程,幫助新移民家庭學習英語並融入新環境。
在蘭里學校局擔任多元文化輔導員的Tammy Dao指出,在蘭里就讀的新移民家庭若希望參加父母及子女共同學習的雙語課程,可找學校的多元文化輔導員,學校可以轉介參加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