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頒獎禮後,關懷貧窮學校安排得獎學生「落區」收集紙皮,並與「先鋒」們直接對話。(校記朱天諾攝)
放大
 

其他新聞
時事議題:傳媒難關
時事議題:公民記者 角色爭議
看圖識事:貧窮率維持 港窮人回升
人物概念:策劃金庸館 武俠世界風雲再起
觀點與角度:Uber∕的士如何管?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第20屆校園記者:攝影展訴說拾荒「環保先鋒」處境

【明報專訊】拾荒者可謂另類的「環保先鋒」,每天為本地回收業收集大量可再造原料;但他們同時要面對惡劣的環境及歧視目光。校記朱天諾早前出席第一屆全港中學生「勞苦『工』高」環保先鋒攝影展及裝置藝術作品展暨頒獎典禮,透過作品一窺這班「環保先鋒」的生活。

拾荒者經常在大家身邊出現,卻往往不獲關注。他們每天收入有60至70元,當中辛酸苦澀豈能用三言兩語就道盡?「關懷貧窮學校」2月時舉辦了「勞苦工高」環保先鋒攝影比賽,並於3月中旬舉辦攝影展及裝置藝術作品展暨頒獎典禮,希望透過攝影作品,喚醒大眾對「環保先鋒」的關注。

「3D」工作「勞苦工高」

一眾「環保先鋒」希望能夠憑回收工作取得合理報酬,但他們從事的是「3D」(Dirty骯髒、Dangerous危險及Difficult困難)工作,有時要在馬路上推車,出現人車爭路的情况,險象環生,故他們的工作也被視為高風險、低回報,需承擔一定的風險。關懷貧窮學校教育主任鄧先生表示,拾荒舉動會損耗「先鋒」們的身體,「由於85%的『先鋒』為60歲以上,拾荒行動會加速年老者的退化(情况),尤其是駝背」。而「先鋒」們亦常被誤會阻街,食環署接獲投訴後便馬上執法,他們被迫到窄巷處理紙皮;有時食環署則在不予任何警告下票控「先鋒」們,並直接沒收紙皮。

鄧先生期望大眾關注拾荒長者的權益,也希望下一代能以欣賞代替同情,以尊敬的心來感謝「環保先鋒」的貢獻,反思應如何回應長者的需要。他指「環保先鋒」從事的是有尊嚴的工作,故比賽中以「勞苦工高」來形容拾荒的長者,以「工」代替「功」,正是希望大眾能夠認同他們從事的是一份工作。

「攝影不是要等東西來拍攝,而是要主動尋找事物拍下,否則錯過了那鏡頭就找不回了。」頒獎禮上,攝影比賽評審之一的攝影師陳明傑表示十分欣賞參賽作品,認為作品能帶出拾荒者的故事,他對學生勇於在街上拍攝亦非常讚賞。陳明傑同時鼓勵學生嘗試從不同角度拍攝,也提醒要留意周圍環境,不要罔顧安全。

關懷貧窮學校安排得獎學生於頒獎禮後「落區」參與收集紙皮的體驗活動,一嘗拾荒的滋味。學生親身體會被拒絕、被途人投以白眼等,感到不是味兒。有學生表示,「環保先鋒」才是真正的環保英雄,令社區變得整潔、將廢物分類,為環保出一分力,辛勤非常,值得敬重,他更盼望政府能進一步投入支援環保回收業,改善拾荒者的生活。

■編輯部評語

最貼題內容宜放前

報道能令讀者從另一角度看拾荒者的生活,且有訪問攝影比賽評審、主辦方教育主任及得獎學生,不錯。惟校記要注意段落鋪排,原文先寫評審意見,中間加插學生落區拾紙皮,最後寫教育主任對作品展的期望,讀來有點混亂,宜將最貼題的內容放前。原文亦有寫到自己對作品的第一身觀察,「在眾多裝置作品中,有一件作品特別吸引我眼球……」,第一身觀察可以寫,但不應加入個人感受。

文:朱天諾(樂道中學,中四)

整理:陳綺雯

【文章經編輯刪節】

 
 
今日相關新聞
第20屆校園記者:攝影展訴說拾荒「環保先鋒」處境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