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小明:欣老師,什麼是「價值觀」?聽起來很抽象呢!
欣老師:「價值觀」是持份者作出行為背後所持的理念,或持份者對某些行為的看法,是用以判斷事物的價值、衡量事情緩急先後的準則。「價值觀」的題型在通識文憑試中出現過兩年,分別是2013年卷一問及所提供的資料對男女角色的看法反映哪些價值觀,以及2016年的卷二問及不同持份者在中國一孩政策上有什麼價值衝突。
小通:我明白了!那在制訂標準工時的議題上,僱員支持標準工時立法就是他們的價值觀嗎?
欣老師:小通,你犯了一般學生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把持份者的立場、或描述其行為表現,當作持份者所持的價值觀,正中題目的圈套了。我們應從持份者的表面行為推論出他們所持的價值觀,重點是他們所展現相關的行為或語言如何反映出背後的想法。行為亦可能因為不同的價值觀而有所不同。
小明:欣老師可否舉一些例子?
欣老師:例如在考試期間,小識不會作弊,因為她認為要遵守考試規則,不應為了追求及格而違反校規,反映小識具有重視法規或守法意識的價值觀;而小明則認為作弊行為對其他同學不公平,那就反映小明重視公平的價值觀。小明,你有留意到我常用哪個字眼來突出持份者的價值觀嗎?
小明:嗯……是「重視」!
欣老師:對!如你們希望用更多元化的字眼表達價值觀,可以用「以……為重」、「忽略……」、「……最重要」、「……比……重要」等表示,方便評卷員辨識。
小明:例如小識為溫習通識考試數天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地溫習,反映她認為「學業比健康重要」。
小識:哈哈,我才不會這樣做呢!學業與作息平衡才是我的致勝之道。但欣老師,請問哪些是考試常問的價值觀呢?
欣老師:其實沒有特定範圍的價值觀是考試常問的,如果同學「心水清」就會發現很多價值觀也是源自通識科常見的概念詞,如可持續發展、自由、法治、民主、權利、長期/短期利益、個人/社會利益、公共衛生、傳統家庭觀念、社會需要、公眾參與度、男女平等之類。
小通:原來是這樣!我想我已掌握價值觀題型了,但是價值衝突是否更加深奧的題型?如「不同持份者於中國一孩政策上有什麼價值衝突」這題,欣老師可否解釋一下應該怎樣答?
欣老師:價值觀衝突題看似高深,作答實質也是建基於價值觀題型之上,你要先找出在一孩政策下各持份者所持的價值觀,再將有衝突的價值觀配對,其實就是價值觀題型與持份者衝突題的混合版。
例如:在一孩政策下,政府較重視國家利益,政府認為一孩政策降低出生率,可以嚴控人口,能減少政府在各項福利上的開支,更符合國家利益;相反,人民重視生育自由,中國人喜歡兒孫滿堂,並認為生育是他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一孩政策剝削他們的權利,因此,兩者在價值觀上存在衝突。
小通:我明白了!如果公開試再出此類題型也難不倒我了。
文:陳詠欣老師
插畫:謝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