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恐龍化石一般只見骨骼,要重塑完整外貌如軟組織有一定難度。本港有大學教授利用高強度激光令恐龍化石上骨頭四周肉眼看不見的軟組織「發光」,從而揭示恐龍真正外形,有助研究鳥類起源。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研究助理教授文嘉棋聯同合作伙伴,利用激光誘導熒光技術(Laser-stimulated fluorescence, LSF),以高強度紫色激光在黑房掃描化石,刺激一些保留在岩石基質的皮膚原子,讓骨頭周圍的軟組織在黑暗中發光。 檢視山東200件近鳥龍化石 文嘉棋說,此法適用於研究多化石樣本的動物,而以現時帶羽毛恐龍化石中,尤以類似鳥類、大小如雞般的侏羅紀晚期近鳥龍的化石標本最多最齊,他與研究伙伴在山東省天宇自然博物館檢視了超過200件近鳥龍化石,挑選保存了特別組織的10多件,顯示了身體各部分輪廓包括翅膀、腿、甚至腿上鱗片,經激光掃描後便可得出其羽毛排序方法、軟組織厚薄等,有助了解近鳥龍是否真的懂飛等。 比對鳥類關節組織等 文嘉棋又說,古生物學家一般認為近鳥龍可以飛,「但證據不夠穩陣」,他的團隊將根據從激光掃描獲取的資料輸入電腦,再參考大量現時鳥類肌肉和軟骨組成,以及其關節活動方式,經電腦分析便可推斷近鳥龍能否滑翔或飛行,料需時3至4年。此法同適用於掃描魚類、植物、哺乳類動物等化石,對揭示物種演變有重大幫助。 文嘉棋形容現時的鳥類「其實是恐龍」,因恐龍的腿骨較其他物種特別,也是古生物學家辨認化石是否恐龍的主要方法,而現時鳥類的腿也有這特別形狀。文嘉棋笑說「我吃雞的時候,看見雞腳骨與我平日研究的恐龍骨化石十分相似」。他說亦有資料顯示,當陸地上的恐龍滅絕時,當時的鳥類祖先沒有死亡,經不斷演化成為現時的鳥類。 市民如想認識更多恐龍資訊,可到港大的免費網上課程系統修讀「恐龍生態系統」,現時已有逾百個國家近一萬人修讀。為方便港人,課程影片設有中文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