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六旬漢港鐵縱火 多人燒傷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港鐵早前發生嚴重縱火案件,2月10日傍晚放工繁忙時間,一輛擠滿2000多名乘客的列車由金鐘開往尖沙嘴途中,車廂內一名有精神病紀錄的六旬男子突然取出一樽懷疑為天拿水的易燃液體企圖點火,乘客合力制止不果,疑犯頓變火人,附近乘客欲逃無門,多人遭火勢波及燒傷。列車隨即駛至尖沙嘴站及疏散乘客,火警由職員與乘客合力救熄。事件共釀成19人受傷。
放工時段車廂內點易燃液
受傷乘客鄧先生憶述,當時車廂非常混亂,他被人擠到車門側,不時聽到有人大叫「救命、救火」,但大部分乘客仍保持冷靜,「有人大聲嗌冷靜齱B報警、開窗等」。事出突然,他未及反應找到滅火筒,情急下用手上的紙包菊花茶淋濕衣物自救,並救助另外兩人。
從電視台的新聞影片可見,案發後現場有多名巿民在車廂外拍照,一名港鐵男職員曾手持滅火筒進入車廂企圖滅火,但疑未有解開安全鎖而未能啟動滅火筒,一名男乘客手持另一個滅火筒走進車廂成功滅火。月台上則有多名巿民持手機拍攝及圍觀,懷疑縱火的男子步出月台後倒臥地上,褲子仍茪鶠A有女乘客見狀即以圍巾拍打,企圖拍熄火苗。
月台多人逗留 醫生:應第一時間遠離
急症科專科醫生鍾浩然表示,意外現場有大量濃煙,乘客應第一時間遠離車廂,直至聞不到濃煙氣味。他解釋,吸入有毒氣體會令氣管收窄,導致氣喘、缺氧,甚至因窒息而有死亡風險,若出現咳嗽、流淚,已是身體響警號,但濃煙一般依附在氣管,或許數小時後才出現徵狀,故不應低估其風險。
作家陶囍2月13日在《明報》專欄寫道:「單從照片推斷,火光熊熊,傷者傷勢嚴重,旁人不知如何施以援手,救火又不會,救人又不懂,合理做法是迅速離開險境,讓路給會救火救人的人進場。」她認為現今社會流行直播,部分人或未顧及自身安危,反而茞揪壎瘣C體的「分享」。
案發後港鐵證實出事列車屬舊款,無閉路電視。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2月11日視察港鐵尖沙嘴站後稱,2004年港鐵首次遭縱火後,港鐵所購新車都有閉路電視,現約有一半列車設有閉路電視,舊車需更換後才裝設。他指出,每輛列車有18個滅火筒,每個月台有4個滅火筒,但政府已要求港鐵再全面檢視安全措施及應變安排。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田北辰則表示,雖然今次縱火事件「防不勝防」,但港鐵有必要檢討,研究是否於每卡車廂安裝閉路電視,以便監測及掌握情G。
政府港鐵全面檢視安全
港鐵發言人稱,並非所有車站設有灑水系統,因車站是按設計時的消防條例而建造及設置消防系統,故各車站有所不同。鐵路車務員工協會主席劉彩紅表示,近年港鐵以外判方式聘請月台助理,助理沒接受官方應急及消防訓練,如縱火案中當值職員未能及時用滅火筒滅火,促請增加人手及培訓。
——綜合《明報》報道
◆港鐵縱火案(見圖)
■知識增益
車廂起火 保命須知
港鐵縱火案引起全城關注,事件中有人質疑港鐵職員不懂使用滅火筒,有在場人士則稱找不到車廂上的滅火筒,又有人認為用衣物拍打傷者身上茪鶞漲鼽m不是正確做法。面對火警應怎樣應對?
.人體起火應「停躺滾」
根據台中市政府消防局發出有關茪鶡蛘洈澈鱉伎引,人身上茪鶖劦雩茈H「停、躺、滾」應對,即先停止動作,不要因受驚而亂跑,防止起風助長火勢,立即躺下;若手部茪儺釩咿韙煻u,手掌貼緊褲縫,然後左右滾動,壓住火源並阻隔助燃的氧氣,直到火完全被撲滅為止。
紀律部隊人員總工會副主席麥錦輝指出,如看見有人身上茪鶠A應用大件衣物如大褸、毛巾等蓋在傷者身上,把對方包住,再輕力拍打滅火,因用衣物大力『拂』不但無法滅火,更可能傷害對方已被燒傷的皮膚。
.綠色標籤識別緊急設備
根據港鐵網頁資料,港鐵列車有5種緊急設備,包括滅火筒、緊急通風窗、緊急通話器手掣或按鈕、緊急開門掣、緊急出口,每項設備均以綠色標籤標示,乘客宜多留意,一旦遇上突發事故,有助保命逃生。其中,每卡車廂有兩支乾粉滅火筒。根據消防處的教學短片,乾粉滅火筒的正確用法是先評估火勢及自身安全,然後拔出筒上的安全鎖針,再按下操作桿,噴向火源底部,直至火種熄滅。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資料回應題
1.根據資料,試說明縱火案件揭示的社會問題。
◇市民危機意識不足
.不清楚緊急設備的位置:有乘客在車廂找不到滅火筒,只能用紙包菊花茶自救及救人,顯示市民平日或沒留意港鐵上的緊急設備,或港鐵宣傳指示不足
.逗留現場圍觀及拍攝:車廂的火苗未完全熄滅、現場充滿濃煙,有市民仍在車廂外拍照及圍觀,忽略吸入有毒氣體對人體有害
◇港鐵應對措施不足
.一半列車未有閉路電視:2004年港鐵遭縱火後,港鐵所購新車才裝設閉路電視,即現時仍約有一半列車未裝設閉路電視,舊車需更換後才裝設,令車長或控制中心難以即時掌握車廂情?
.部分車站無灑水系統:港鐵車站按設計時的消防條例而建造及設置消防系統,故各車站有不同
.職員培訓欠完善:近年港鐵以外判方式聘請月台助理,助理沒接受官方應急及消防訓練,如縱火案中有當值職員未能及時用滅火筒滅火
◇精神病症治療資源不足
.精神病患跟進欠佳:事件中有精神病紀錄的六旬男子近期沒有覆診,更突然在行駛中的港鐵列車取出一樽易燃液體點火
.市民對精神病症認識不足:事件中的乘客和有精神病紀錄的六旬男子同車時,未有發現其精神異樣,及時通知港鐵職員
◇延伸回應題
2.有人認為,圍觀市民拍下火警現場的情G是弊大於利,你同意嗎?試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
◇解題
.宜先簡單描述現場市民的拍攝行為,如有人靠近涉事車廂拍攝火勢,有人圍在傷者附近拍攝傷勢,有人則在月台拍下整體情G,並上載到社交媒體,引來市民及傳媒轉載,消息隨即在網上流通
.再分析這些行為的弊端及利處,然後比較,同意弊大於利的可以解釋應以在場市民及傷者安全為先,認為利大於弊的可以說明拍攝現場情G,可讓更多市民得知最新消息,涉及公眾利益
◇同意觀點可包括
.引致更多人受傷:車廂火苗未撲滅時,釋出大量有毒氣體及濃煙,如市民為了拍攝而不顧自身安危,會造成更多人受傷,增加救援人員的工作量
.妨礙救援:事發時是繁忙時間,列車上約2000名乘客下車後,加上月台等候的人潮及從對面列車下車的乘客,現場非常擠迫,市民若只顧拍攝而逗留在月台及車廂外,不但妨礙道路,更可能影響傷者情G,如吸入濃煙的傷者會被包圍而難以呼吸
.資訊混亂:當市民紛紛將拍攝所得放到社交媒體「報道」,網上同一時間就會出現大量不統一的消息,甚至混雜假消息,如有人誤把縱火疑兇與另一案的疑犯混淆,造成資訊混亂
◇不同意觀點可包括
.傳遞即時資訊:圍觀者拍下現場情G並上載至社交媒體,令不在場的市民也能第一時間透過網絡跟進,並作出應變行動,例如避免前往肇事地點、改乘其他交通工具等,各大傳媒也能運用這些資料協助報道,將更具體的消息傳遞予公眾
.記錄現場情G:由於事出突然,記者沒法及時抵達,出事列車又未裝設閉路電視,民眾拍下現場情G,或可作為警方調查的依據,亦方便事後分析及檢討事件,避免再發生同類悲劇
顧問教師:陳志華老師
《明報通通識 第4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