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林婷婷和趙七兩人合組,來港演出Made in Macau 2.0一劇,呈現了主流以外的澳門印象。
放大
 
放大
 
木偶的生命始於人的控制,但它能表達的豐富情感,又遠遠多於人拉扯的動作。
放大
 
劇場中,婷婷憶起在下雨天和母親一起摺紙船的歲月。
放大
 

其他新聞
綜合能力:校政透明
綜合能力:教師總評
綜合能力:教師示範
作戰攻略:卷四說話能力提要(5)
中華智叻星:西洋玩意萬花筒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生活文學?大時代?小東西:
澳門故事這樣說

【明報專訊】故事從1968年開始說起。那年中國正發生文化大革命,婷婷——我們劇場的女主角——她的父母從大陸逃到澳門,跟很多平民百姓一樣,為了更安定的生活,更自然的呼吸。他們在這片由葡萄牙管治的小城市落地生根,生下了三個孩子,刻苦經營製衣業,在痛苦中有快樂的時光。轉眼數十載,春風秋雨,孩子長大了,成為土生土長的澳門人,經歷了回歸中國的歷史時刻。婷婷,他們的三女兒,這一個晚上,站在漆黑的小劇場中,為香港觀眾訴說她家庭的故事,也是澳門的故事。

自己的故事 時代的面貌

表演結束以後,在微雨中的大角嘴街頭,我記起也斯常說道香港故事很難講,但澳門又何嘗不是呢?在後殖民時期,兩座城市如何在政治與社會的困境中說出自己的故事?澳門在無數虛偽堂皇的新建築背後,其實有很多獨特的故事,隱藏在不起眼的角落中,有待我們發掘。林婷婷和趙七兩人合組的「滾動傀儡另類劇場」,應邀來香港演出Made in Macau 2.0一劇。在另類的小劇場空間中,呈現了主流以外的澳門印象。

這是一個關於婷婷個人的家族故事,有其獨特的一面,但同時又與無數生命連結起來。婷婷扮演她母親在製衣廠工作的那一場,讓我想到當年很多基層的香港女性,她們在六、七○年代製衣業盛行時,辛勤工作,然後掙到一點錢,希望安享晚年。婷婷媽媽那種入世、熱情、勤奮,甚至八卦的性格,是當時不少婦女的寫照。從個人的故事中,我們看到時代的面貌。

小東西說大故事

Made in Macau一劇有意識地運用了很多小東西講故事,我記得有小結他、紙船、小木偶、畫紙、memo紙、筷子等等。這些小東西是道具,帶出婷婷父母不同時段的生活,但小東西也可以理解為劇場的主角,有自己的生命。在大時代的巨輪下,「小」東西可以作為抗衡主流「大」論述的一種方法,表達個人感情的轉變,或者對事情有不一樣的看法。在官方的歷史中,這些瑣碎的小東西都會棄於門外,但它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東西。

然而,在藝術的層面上,以「小」來引發更大的想像,其實並不容易。在眾多小東西中,木偶是婷婷和阿七的招牌手藝了。他們跑到布拉格學習木偶兩年,表演後他們對我說,在布拉格學到的不光是技術,更多是思考藝術的方法。他們控制?小巧的歐洲木偶,千絲萬縷,稍一不慎,你會反過來給它控制?、糾纏?。木偶的生命始於人的控制,但它能表達的豐富情感,又遠遠多於人拉扯的動作,這種微妙的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可以讓我們聯想到很多人世間的問題,是相當富感染力和想像力的藝術。

紙船雖逝情還在

看完表演後,我很想告訴婷婷,她有一個很幸福的家庭,有一個很愛護她的母親,我完全可以在她的表演中感受到這份愛。那一場她憶起家門前的河水,憶起母親在下雨天和她一起摺紙船的歲月,一隻隻紙船隨?水流飄到不知何處去,有些大概會在中途翻沉了,但不用怕,母親總會在家,等?她的女兒。許多年以後,我們或會記不起激情澎湃的場面,但小東西所藏的笑與淚,將會溫柔地擁抱?我們每一天。

文:黃淑嫻 - 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圖:澳門「滾動傀儡另類劇場」提供

 
 
今日相關新聞
生活文學?大時代?小東西: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