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研究生楊春滋回到家鄉過年,將所見所聞寫成回鄉筆記,剖析農村面臨「二孩」的窘境,大多數的村民因為經濟因素,對二孩望之卻步。
楊春滋的家鄉在長江中游的南岸,是一個人口不到40萬的縣級市。從中共建政至1980年代前,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千分之10以上。不管是偏遠的山村,還是喧鬧的縣城,有六、七個兄弟姐妹的家庭比比皆是。
澎湃新聞網報道,過去因為人口節育,楊春滋的家鄉連續28年保持低生育水準,人口出生率穩定在千分之7左右,也因此獲得表揚。
不過,在新形勢下,也有一些隱憂,2015年全市總和生育率為千分之1.17,遠低於自然更替生育率千分之2.1,已進入「低生育率陷阱」。
經濟問題難負荷
因勞動力資源短缺、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中國去年開放二孩政策,政府也推出一系列配套的優惠措施,鼓勵大家生育二胎。
但現實情況似乎複雜多了,生或不生二孩困擾著很多家庭。在小地方,大家卻有著和北京這種大城市不同的生育選擇和顧慮。
文中指出,楊春滋有4個與他年齡相仿的表哥、表姐,都出生於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除一名表姐條件較好、沒有後顧之憂外,其他人都有經濟問題,投資生意也不順利,對於要生二孩,多考慮再三。
名叫「龍哥」的表哥說,他與太太以打工為生,全家人都倚賴這些微薄薪水,且近年來孩子的教育費用不斷增加,他們也還想去縣城買房子,讓兒子受更好的教育,不跟自己一樣沒文化。如果再生一個,兩個長輩輪流接送上學,遇到小孩生病,無法想像會有什麼狀況,確實是不敢生。
買不起房就不敢生
龍哥的太太直言,若賺到錢,能在縣城買房子,那就生;買不起房子,就別生,屆時是苦了孩子,也苦了大人。
另一名表哥「華哥」說,他目前在縣城一家民營企業上班,嫂子的家也是農村的,在城裡賣保險,兩人收入都不穩定,目前育有一子。對於二孩,兩人當然想,但考慮到收入與支出,打了退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