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年初一清晨,多個自發組織回收年宵市場「垃圾」,造就初一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巡視花市完結後年宵市場時所稱,今年剩貨較少的現象;義工連日到各區分發,讓「垃圾」成為街坊珍寶。組織之一「毋忘垃圾」今年首次落場,其中兩名核心成員Barry跟20多歲的Diana均不想物資淪為垃圾,與其在家獨自分類,不如組織起來到各區搶救,今次於年宵市場所救物資,已多至可砌「部屋」。
明報記者 阮秀君
剛過去的周二及周三,由約20名環保人士組成的「毋忘垃圾」先後於西灣河及沙田派發於年宵市場回收而來的「垃圾」,讓市民街坊免費自取。活動開始前一小時,已有不少市民等候,由師奶、OL到農場園主、非牟利團體成員都一一到場,部分人駕車前來,反映「垃圾」的叫座力。
成員Barry說,每次年宵市場完結都有大量物資被棄置,過去只是偕朋友拾回轉贈,今年則以組織名義行動。網上一招募,近百市民響應組成物資拯救隊,分別到維園、觀塘、沙田、荃灣的年宵市場回收,並協助長沙灣年宵市場的環保組織。收集到的物資數以百計,有水樽、H架,連嬰兒車都有,種類及數量足以砌「部屋」。
成員Barry:心底盡是感動
他說,眼見今年多了有心的市民一起效力,在年宵市場遇到的自發回收組織不止他們,心底盡是感動。
Barry年逾50,自稱「打工仔」一名。他說,過去為義務導賞員,但說保育,不如同步落手回收減廢;說減廢,一個人在家做足家居廢物分類,影響力始終有限。2011年,他積極發起綠色組織及活動,去年在其他環保聚會中,跟一批有心人成立「毋忘垃圾」,針對大型活動廢棄物問題。
另一核心成員Diana是大學四年級學生,20歲出頭,但回收減廢經驗不淺。中學畢業後,曾在回收中心兼職,由執拾清潔到教育推廣都參與過,更試過在當龍舟競賽義工時,自發用紙皮作回收箱,收集膠樽及鋁罐。她說,大型活動產生廢棄物數量龐大。
年宵市場更是她眼中重災區,場內竹枝可能義工亦未必回收,但她見到年宵市場中,有媽媽收集竹枝回家作種植工具,用作支架。資源重新分配是她的減廢概念,將物資回到有需要人士手中。她認為,本港民間組織義工獨欠用以收集、倉存及分發場地、運輸工具及資源。她舉例,今次維園及沙田年宵市場收集到的物資中,約有一至兩成物品如多層鐵架、書櫃、梳化等,因無法運走要運往堆填區。
環保署借場地暫存
不過,收集、倉存及分發場地方面,今次卻獲環保署支持,得以在綠在區區計劃下的場地暫存及分發年宵回收物,目前已在東區及沙田完成分發,短期內亦會公布於觀塘派發的時間及詳情。
促成今次合作,是因有組織成員於今年1月16日出席立法會垃圾收集及資源回收委員會的公聽會,在立法會議員及在席官員三方討論下成事。Diana笑說,今次環保署反應十分快,不知「大撠迭v是否有暗中「幫口」。她期望這是一個開始,讓各區均有空間,使資源於社區再分配,為「垃圾」找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