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早前有國際學校學生使用校內第三代人造草足球場後腳出疹,公民黨上月初抽驗跑馬地及黃竹坑遊樂場的人造草場,基於現時各地沒設人造草地的有害物標準,該黨以歐盟規管消費物品標準作比較,發現13項有害物質超標,包括3種致癌物質。立法會議員陳淑莊批評不能接受,要求政府敦促物料供應商公開安全數據,否則應檢驗所有第三代人造草球場。
3致癌物超歐「消費品」標準
公民黨上月12日在跑馬地及黃竹坑遊樂場的第三代人造草場各採集約100克樣本化驗,化驗的有害物質中,有14項屬於橡膠品常見的多環芳香烴化合物(PAHs)成分,結果13項超出歐盟規管消費物品的標準,包括致癌物Benzo(a)pyrene(苯並[a]芘),每公斤膠粒含3600微克及4200微克的苯並[a]芘,是歐盟標準的3.6倍和4.2倍。
至於潛在致癌物Chrysene,則是歐盟標準的4.7倍及5.4倍;動物實驗顯示可致癌的Indeno(1,2,3_cd) pyrene,則是歐盟標準的4.7倍及5.5倍。
公民黨﹕美38球員患癌
港大理學院講師麥嘉慧表示,人體會否受人造草球場的致癌物影響,要視乎接觸頻密、程度及天氣等因素,而草地的膠粒經消耗磨損後,很大機率可經呼吸吸收,兒童接觸後若不即時清潔或洗澡,亦會增加吸收風險。
公民黨引述美國早前報道,截至2014年已有38名常用第三代人造草球場的足球員證實患癌,當中34人為守門員。現為港超聯球會工作的馮子謙說,不少球隊均在第三代人造草足球場訓練,守門員更常要躺地接球,草地常高溫難散熱,膠粒粘貼皮膚,擔心長期接觸影響球員健康。
康署﹕國際足協認可
康文署回應稱,轄下人造草球場獲國際足協認可,國際足協要求確保人造草球場的表層及其支撐層物料,與皮膚接觸時不含任何已知具毒性、致基因突變、致畸胎或致癌的物質。正常使用下,人造草球場亦不會以氣體或粉末形式釋放這些物質。
康文署自2003年起為天然草球場逐步換上第三代人造草,以聚乙烯為主要材料,植入人造草後填注由廢棄輪胎製成的橡膠顆粒,達具回彈力的仿真效果,現已有33個第三代人造草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