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早前表示計劃逐步移除路邊老化的7.5萬棵台灣相思樹,有市民向本報投訴指政府已開始斬樹,其中位於沙田圓洲角單車徑旁斜坡的40棵台灣相思遭全數移除,斜坡變得光禿禿,大片樹蔭蕩然無存。樹木專家實地視察後,質疑政府當初種植方法不當,台灣相思未老化便砍掉,而補種樹苗部分亦已枯萎。
明報記者 馬耀森
沙田圓洲角已斬40棵
本報記者日前與長春社總監蘇國賢到圓洲角,發現路政署已於砍樹的斜坡補種多種本港原生樹,惟部分已枯萎。蘇國賢說,政府以往種植台灣相思是為了防止水土流失,但種植方法不當,加上管理不善,以致樹木提早老化,若補種樹苗方式法不對,便會形成惡性循環,無法達到提升安全的目的(見另稿)。
政府指老化恐塌 改種原生樹
政府曾點算全港位於人流或車流較高地點的台灣相思共有約14.7萬棵,當中部分已步入老化期,健康和結構狀G愈來愈差,路政署計劃移除當中約7.5萬棵,再補種本港原生樹,以促進本地生物多樣性及保障市民安全。署方指出,已於今年8月開展「斜坡植林優化計劃」,逐步更替老化的台灣相思,截至今年11月,已在沙田圓洲角公園旁的沙田路、東區炮台山道及九龍城區龍翔道展開試點計劃。
有沙田居民向本報投訴,指圓洲角單車徑旁斜坡約40棵樹於11月遭移除,大部分是台灣相思。
居民說,沙田路建於1987年,旁邊圓洲角的大樹理應只有約30年樹齡,又指曾檢視被砍的樹幹及枝條,沒發現生長真菌或蟲蛀,認為樹木健康,指政府貿然砍掉數十棵大樹,令斜坡變得光禿禿,樹蔭蕩然無存,亦擔心移除斜坡上的大樹會造成水土流失。大樹被砍後,署方只補種30多棵生長緩慢的原生樹種如蔭香、珊瑚樹及山烏J等,料需時10至20年才能形成樹蔭。另外,居民又質疑該署斬錯樹,被移除的樹木當中包括其他健康樹種如木麻黃和盾柱木。
斬樹單車徑曾兩塌樹奪一命
該段圓洲角約300米長單車徑,兩旁原本長滿大樹,形成濃密樹蔭,區內居民沿取道單車徑前往附近屋苑,人流不斷。不過,該處分別於2010及2014年發生塌樹,當中2010年一棵台灣相思塌下壓死騎單車的人。路政署已移除台灣相思的路段,目前佔整條單車徑約四分之一。
專家:樹未老先衰因當年栽種差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自2010年起持續監察該段單車徑兩旁的樹,他與本報記者實地觀察後,認同居民質疑,指政府曾宣稱台灣相思的生命周期達50至60年,認為現時是「未老先衰」,大部分樹木健康欠佳,樹冠稀疏,只及正常約四成,估計原因是樹木當初栽種時互相距離太接近,生長空間不足,加上樹木在斜坡上生長,主幹向單車徑傾斜生長,與地面形成近45度角,構成一定風險。
蘇指路政署大量移除台灣相思技術上可行,亦方便管理,惟樹遭移除後,斜坡變得光禿禿,樹蔭消失,影響景觀,認為路政署在動工前應諮詢居民,充分解釋計劃,或分階段施工,例如先移除部分健康較差的樹,補種樹苗,再移除其他老化的樹,避免居民太大反彈,亦有助暢順執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