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溫少於1.5度 魚獲年增600萬噸
卑大學者籲嚴守《巴黎協定》
【明報專訊】最新一項由卑詩大學(UBC)學者參與的研究顯示,如果各國恪守對抗全球暖化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目標,在本世紀末控制全球溫度上升不多於攝氏1.5度,魚獲每年可多600萬噸。
這項刊於期刊《科學》(Science)的新研究又發現,部分海洋對溫度變化敏感,若能達到協定目標,這些海洋的魚獲有可能大幅增加。研究首席撰寫人、卑詩大學海洋及漁業研究所華裔副教授William Cheung表示,帶給受影響熱帶地區的上述好處,是為何需達到不多於攝氏1.5度目標的有力理由。
他亦是卑大與多個國際組織合作研究計劃Nippon Foundation-UBC Nereus Program的科學部總監。他續指,雖然位於溫度敏感海洋地區的一些國家依賴魚獲程度較高,不過,所有國家都會受到影響,因為海產供應鏈屬高度全球性,每個人都會因達到《巴黎協定》的目標而得益。
他指,全球的魚獲數量已逐漸減少,若溫度上升攝氏1.5度以上,產量更會大幅減少,泰國、印尼和菲律賓等國家的熱帶水域對溫度尤其敏感,「這代表魚獲並不會慢慢減少,而一旦超過1.5度至2度,影響會急劇出現。」
研究員比較溫度上升攝氏1.5度與3.5度的情況,以電腦模擬全球漁業的改變,並將其量化。他們發現,全球暖化溫度每少升一度,潛在可得魚獲每年便會增加300萬噸。卑詩大學曾經另有研究指出,現時全球魚獲總量約為1.09億噸。
研究指,氣候改變預計會迫使魚類遷到較冷水域,世界不同水域可得魚獲的品種和數量會影響本地漁民,使漁業管理更困難。
當比較攝氏1.5度和3.5度時,研究發現在前一種情況下,印度-太平洋區魚獲會增加40%,而在3.5度情況下,北極水域會有更大量的魚類湧至,但亦會失去更多冰層,要面對漁業壓力增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