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近日就台灣問題、南海問題、人民幣匯率問題、貿易問題等頻頻對中國出招,且招招兇狠:台灣、南海事涉國家統一、領土主權,均是中國的核心利益;而中美經貿易不僅事關兩國關係,也對中國自身經濟的發展具有相當的影響。中美關係已開始呈現出新的形態,並且這種形態將會維持若干年。
西方主流聲音願意將特朗普的舉動歸結為鹵莽無知、不按常理出牌。不過在這任性的背後,也透出特朗普式的精明:在上任前對中國出招,無疑找到了一個幾乎是零成本的試錯時機。
儘管現在還很難說特朗普未來會走多遠,但至少目前的試錯成本幾乎全部轉嫁給了奧巴馬政府。在他與蔡英文通話後,奧巴馬政府就不得不出來給他擦屁股。
在出招的方向上,特朗普選擇了中國的核心或重大利益。他或許認為在這些重大問題上摸清了中國的底線和底牌,今後與中國打交道就容易了很多。不過特朗普可能沒有認識到這樣做的巨大風險,不管是精明還是莽撞,他這種「沒有理解美國長期的國家安全關切」而採取的行動,無論對中美關係還是美國自身的利益都可能帶來嚴重的損害。
回看歷任美國總統,不乏上任前對中國說狠話的,而上任後,出於美國國家利益,無不做出政策調整,所謂形勢比人強。對此中國顯示出了足夠的定力與信心。觀看中國官方對特朗普挑釁的回應,無論是外交部還是國台辦,雖然態度嚴厲、立場堅定,但都沒有過度刺激特朗普。外交部長王毅就「特蔡通話」的表態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官方《人民日報(海外版)》6日亦刊文指出,要「以戰略定力應對中美關係變數」。
「以戰略定力應對中美變數」
特朗普還會任性一段時間,有報道稱,特朗普有意擴大對台軍售。特朗普過渡團隊的顧問葉望輝6日亦抵台訪問,並可能與蔡英文不公開會面。
對這些,北京目前均保持着相對的低調和相當的定力。在特朗普正式上任前乃至上任一段時間之內,中美關係都面臨巨大變數,中美關係的穩定與發展將會經歷一個較長的過渡期,中國顯然不希望在這期間使情况變得太糟,並也在持續關注和分析美國這位不按照常理出牌的新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