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縮細垃圾桶投入口爭議
【明報專訊】(見圖)
■模擬試題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指出縮細垃圾桶投入口對減廢的效用。
? 公開大學的研究顯示,細口垃圾桶的平均垃圾量達6.2公斤,比大口垃圾桶的5.8公斤多0.4公斤,反映縮小垃圾桶投入口並不會減少垃圾量
? 記者入夜後觀察發現,垃圾桶旁有大量商業垃圾 → 若市民不改變將垃圾棄置於垃圾桶旁的習慣,縮細垃圾桶的投入口無阻市民棄置大型廢物
結論:縮細垃圾桶投入口無助減少垃圾量
◆延伸回應題
2. 解釋政府提出的措施如何可達成2022年廢物資源管理比例長遠目標。
◆解題:1)宜先參考資料,指出2022年廢物資源管理比例的目標是什麼;
2)再舉出政府有何方法和措施,並兼論回收、轉化為能和減少堆填三方面;
3)解釋並評估相關措施的效果,輔例說明更佳。
◆參考答案:
環境局希望將棄置在堆填區的廢物比例由現時的52%,減至2022年的22%;廢物回收率由48%提升至55%;將部分廢物以現代焚化的方式轉化為能源,比例為23%。達成上述目標的方法,可包括政府已落實或研究中的方案,以及同學就自己所知提出的提議:
? 各項徵費計劃:已實施的膠袋稅、將推行的家居廢物、玻璃樽徵費計劃 → 透過「污者自付」和「生產者責任」原則,以及較強硬的法規和執法,以經濟誘因減少市民棄置各種廢物量,達到源頭減廢。台灣和韓國推行家居廢物徵費後,垃圾量都顯著下跌
? 推廣「惜食香港」活動:在學校和社區宣傳,鼓勵食肆捐贈食物、實施「少飯減一蚊」等 → 減少市民因吃不完而丟棄的食物量,而由於廚餘佔本港都市固體廢物近四成,相信減少廚餘能最有效減少垃圾量
? 支援回收業:配合各項徵費計劃,政府可在社區和商業區增設更多回收站、針對市民對回收設施地點不清的問題推出手機應用程式、設環保園以較低價向回收商提供場地等 → 加強市民回收廢物的知識和意欲,達到廢物源頭分類
? 各項循環再造基建設施:有機資源回收中心(位於小蠔灣的預計2017年落成)、污泥處理設施(屯門T.PARK已投入運作),石鼓洲垃圾焚化爐(最快2022年落成) → 將部分未有回收、或無法循環再用的廢物,使用現代焚化技術,轉廢為能(發電)。政府增設及加快發展這些基建設施,增加廢物處理量,可減少堆填區壓力。
顧問教師:古俊彥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