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由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的「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1500公斤」技術攻關項目昨日宣布取得成功,並錄得畝產1537.78公斤,兩造幾乎相當於原本3造的總產量,創造了新的水稻畝產世界紀錄。而負責種植的農戶表示該稻種更捱過兩次颱風侵襲而未倒下,出售價格更高。
兩造相若3造產量
據新華社及澎湃新聞網報道,該項目實驗基地位於廣東省梅州市,種植戶羅輝安昨在測產驗收組員工監督下,用3台收割機收割稻穀。經過現場收割、稱重和測算,晚造稻畝產705.68公斤,加上早造畝產的832.1公斤,最終錄得年畝產量為1537.78公斤,相當於原本3造,並打破世界紀錄。
測產驗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表示,該項目既提高了水稻畝產量,又減少倒伏風險,其种植方法有利於實現全程機械化種植。
羅輝安指,今年下半年梅州受颱風「海馬」等帶來的風雨侵襲,「這種稻穀很抗倒伏,我種的其他品種的稻穀倒了很多,有的甚至全部倒伏,只有這個品種基本沒有倒。」
同樣參與了項目試驗並種植了300多畝的的農戶李志新指,該品種晚造稻相比其他品種產量更高,每公斤價格也貴1至2元人民幣。
每公斤賣貴1至2元
袁隆平指,今次項目屬第五代超級雜交水稻研究項目,採用的是試驗品種「超優1000」,味道、口感可以媲美日本高級米種「越光米」。
袁:口感媲美日本高級米種
研究了水稻60多年的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目前有3個已實施或計劃實施的水稻工程,一是剛驗收成功的華南雙季超級雜交稻,實現每年畝產1500公斤的突破;二是「種三產四」工程,即下一步每3畝超級雜交水稻的產量要達到現在4畝的水平;三是「三一工程」,即要令3分田(一畝地為10分)的糧食產量提高到能夠養活一個人,這一計劃準備在廣東、廣西和海南試驗。他指出,在中國保住18億畝耕地底線不易,不可能大規模擴大面積,糧食增產就是非常重要的途徑。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黨委書記馬國輝認為,中國現有水稻種植面積4億多畝,其中華南雙季稻分佈於湖南、江西、廣東等地,播種面積約2億畝,年畝產量約900公斤。如果這一技術能夠大面積推廣,即便按照每畝年產量提高100公斤計算,也將明顯增加中國糧食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