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亞太外交路線變數多 料1月任命國務卿防長始明朗
【明報專訊】即將入主白宮的特朗普素來被質疑不諳國際政局,外界普遍關注其當選會否動搖美國在全球的戰略佈局,尤其是奧巴馬任內力推重返亞太的大計,更與中國息息相關。接受本報採訪的中美專家普遍相信,特朗普最終採取什麼外交路線仍有不少變數。美國著名專家卜睿哲(Richard C. Bush)相信,最快要等到特朗普任命國務卿和防長後才會更明朗。
明報記者 周宏量 林迎
指選時傾向孤立 落實差異或大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東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向本報指出,從特朗普競選期間所展示的基本外交政策輪廓,可見他在對外經濟政策上傾向「保護主義」,而在國家安全政策上傾向「孤立主義」,與共和黨傳統路線有別。
但卜睿哲認為,目前還需要觀望特朗普最終會採取什麼政策,畢竟他此前主要目標是勝選,此後還要尋覓人選協助自己制訂和落實外交政策,最終所行的路線也許會與其當初所說有很大分別,在缺乏更多細節下目前只能揣測,而在有限資訊下,區內各國暫時感到憂慮也是正常。
作為奧巴馬外交遺產的重返亞太戰略,在推手之一的希拉里敗選後會否無以為繼,仍是外界關注焦點,區內政治領袖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等紛紛表示驚訝,韓國朝野更關注特朗普會否真的與朝鮮領袖金正恩會面。卜睿哲形容重返亞太戰略的兩大重點在於推動自由貿易,以及華府發揮更主動的作用,被問及特朗普的主張是否與其相反,他回答說﹕「也許是。」
稱共和不拒重返亞太 如何合作成變數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屢次攻訐共和黨建制派,被不少黨內外交國安精英杯葛。卜睿哲承認,特朗普與共和黨建制派未來建立怎樣的合作關係會是一大變數,他指出,共和黨實際上對奧巴馬重返亞太的方向沒有太大異議,也重視區內盟友,支持自由貿易,以及把亞太地區視為華府重要焦點。他相信要到特朗普1月或2月公布國務卿、國防部長和商務部長等要職人選後,才能略窺其真正的亞太政策。
至於香港和台灣問題,卜睿哲直言特朗普根本沒提及過,故更難預測,但相信香港保持法治和兩岸維持穩定仍會是重要方向,但中美關係的焦點有可能轉到朝鮮、東海或南海問題。
曾任中共元老鄧小平英文翻譯的中國能源安全研究所所長高志凱對本報表示,「中國應該堅持自己的道路,穩住自己的腳跟,搞好自己的發展,這是根本的。我們不能指望美國人做什麼或不做什麼。」他說,中方應從現在起到1月20日的兩個多月時間內,全面分析、審慎對待特朗普未來政策走向,「如果特朗普不從根本上改變過去所做的表態,亞洲地區會有非常大的變數,新加坡、澳洲老是說要緊跟美國,但是美國在變,其他的國家該怎麼弄?」
華專家﹕美不能違大勢 沒必要過慮
高志凱相信,在已高度全球化的今天,美國不能違背大勢「逆流而上」,因此中國也沒有必要過分擔憂,「特朗普在做商人的時候,他特別會跟中國打交道」,故此日後中美之間也應該「多談生意」,推動世界和平。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則認為,特朗普上台後,對中國貿易戰的風險會上升,但中國在經濟方面實力較強,可以應對;至於地緣政治方面,金燦榮認為中國戰略壓力不大,特朗普不會像希拉里那樣重視亞洲,「美國總統也是受制約的,也不是想幹就幹,美國對亞太盟友的責任不能夠輕易放棄」,所以美國的亞洲政策應該會略有調整,但不會有很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