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已近兩年的也門內戰鮮受國際關注,被形容為「被遺忘的戰爭」。惟上周美軍在軍艦數次受導彈攻擊後,首次轟炸也門的胡塞武裝控制地區報復,並聲言會以行動回應挑釁,令當地局勢再生變數。
也門內戰此前被視為伊朗及沙特的暗戰,如今美軍直接介入,可能成為戰事轉捩點,支持胡塞武裝的伊朗或照辦煮碗參戰,恐令局勢更複雜。
280萬人失家園
規模僅次敘內戰
2011年,也門在「阿拉伯之春」浪潮中爆發反政府示威,民眾推翻尋求終身連任的總統薩利赫(Ali Abdullah Saleh),並在聯合國斡旋下建立過渡政府。惟2014年9月,獲伊朗支持、親薩利赫的胡塞武裝攻佔首都,並在翌年迫使總統哈迪(Abd Rabbu Mansour Hadi)出逃,而以沙特為首的聯軍則向胡塞武裝宣戰,發動「果斷風暴」軍事行動,向胡塞展開大規模空襲,助哈迪政府重新掌權。蓋達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AQAP)乘勢大力擴張,搶佔領土,鞏固勢力。
這場內戰被視為希望在區內建立長久勢力的伊朗,與沙特及其他海灣國家盟友之間的「代理人戰爭」,雖然因周邊地區戰亂不斷而未受注目,但實際上規模僅次於敘利亞內戰,至今已造成逾萬人身亡,280萬人流離失所。外界日益擔心,內戰曠日持久,將升級至廣泛區域衝突,波及全球最繁忙航道蘇伊士運河的南部出口曼德海峽(Bab al-Mandeb),威脅航運安全。
支持沙特聯軍的美國一直避免直接介入,不過美軍聲稱,部署於也門外海的驅逐艦「梅森」號(USS Mason)等艦艇上周日(9日)及上周三(12日)先後遭胡塞武裝發射導彈攻擊,至上周六(15日)美軍亦再偵測到疑似導彈,而美軍上周四(13日)則發射戰斧彈道導彈,破壞也門沿岸3個雷達設施,為美國首次直接介入沙特打擊胡塞武裝行動。
伊朗恐美國直接介入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分析,今次美國直接向胡塞武裝開火,將令也門局勢前景更混亂,外界關注這是否標誌美國已準備成為也門內戰中更主動、長期的參與者,亦恐伊朗以美國的行動理據為口實,一旦伊朗船艦在有關水域受襲,伊朗或可藉機以自衛為名,向沙特聯軍發動攻擊報復。《衛報》亦稱,美軍今次行動可能令美國被捲入長期衝突,並加劇緊張局面。
伊朗兩艘戰艦近日已駛近有關海域,美軍如何應對日趨複雜的情况值得關注。明報記者 羅睿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