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天災不斷,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組織(UNISDR)13日發表報告稱,過去20年,各種災禍已造成近23萬海地人死亡,惟各國對海地已出現「救援疲勞」,籌款漸乏響應。另一方面,多災多難的海地亦衍生出依賴外援的文化,難以自立。 UNISDR主席格拉瑟(Robert Glasser)稱,一個國家在天災中的死亡人數,與社會經濟狀況有明確關係,然而海地一再遭受大型天災導致重大傷亡是「誇張且不能接受」。他強調,只要做好預防,傷亡原可避免。 國際組織介入 削政府決策力 各國對海地的天災反應已日漸冷淡。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海地2010年發生7級大地震,全球多國均主動捐款賑災,國際捐款達100億美元,數以千計海外民間組織亦在當地協助救災。對比之下,聯合國上周初宣布為海地風災發起緊急籌款計劃,募集1.2億美元以應付災民未來3個月基本生活需要,迄今僅籌得目標金額12%。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承認,在環球經濟欠佳下,部分國家出現「救援疲勞」。 有論者批評,各國捐款在缺乏協調情況下,只有小部分真正造福災民,其餘往往浪費於行政費用,例如用於高薪聘用海外救援人員。同時,國際組織的工作人員不時取代當地官員的決策角色,弱化當地政府功能,甚至衍生出依賴外援的文化,海地愈來愈難自立。儘管有國際社會介入,海地的貧窮與政治問題仍將長期拖累國家發展。(綜合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