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吳永順及本地事務部副主席解端泰,昨先後在facebook及電台發表評論,批評近年「茤虷﹛v單位成新盤主流,「奇則」盡出,例如廁所沒洗手盆。解端泰形容地產商「賺到盡」,先推算市民最高負擔金額,減除利潤及成本後才決定樓盤單位尺寸,在建築成本高昂下,單位愈劃愈細,質疑「所謂創意」都行使在「不人道的節點」。 吳永順指出,市場因應政府政策改變,「唯一沒改的,就是『賺到盡』的思維 」。他分析,近年多個「蚊型」新單位,部分實用面積160方呎,但仍包括20方呎環保露台。 改玻璃幕牆 為多取豁免面積 他又指由於流行細單位,為增加實用率,讓更多單位攤分升降機、走火梯和走廊等公用設施,結果一層30伙的私樓應運而生;另窗台只獲100毫米豁免,新樓盤不再是「粟米樓」,改用了玻璃幕牆,因玻璃幕牆可獲200毫米豁免。 質疑同行「創意附了魔」 解端泰則在港台節目《香港家書》表示,近兩年180方呎或更小的單位主導市場,實用性和質素屢見新低。他認為「土地短缺」是偽命題,當下困局是因樓價太高而起;而地產商定價及單位大小是先考慮「你口袋埵釵h少錢,和屬於你名下的信貸值,推算出你最多可負擔多少錢,減除利潤和建築成本後,才將貨就價,決定一個樓盤的單位尺寸」。他質疑「難道我們的所謂創意,都像附了魔般被行使在那些不人道的節點之上?」、「樓盤的圖則,會愈畫愈差?香港是否真的病了?」 他認為,政府應茪O助發展商降低建築成本,樓價才有望有空間下調,例如簡化現時架H疊屋的審批程序、考慮引入外勞及避免同時大量推出大型工程,只有政府穩定樓價,將貨就價的現象才有望改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