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投資移民來港的張女士,兒子就讀九龍塘的國際幼稚園,她說不習慣相關教學法,「太輕鬆,回到家不用做功課,反而兒子會養成吃零食、看電視同玩的壞習慣」。她昨為兒子報讀喇沙小學,希望他回家有功課做。 怕子太輕鬆 一周5天補課活動 張太現時每周5天為兒子安排課後活動,周一周二聘人上門補習,包括學英文和補全科,周三至周五要上興趣班如非洲鼓、小提琴、結他、畫畫等。她強調這些都是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她已向3間直資學校報名,期望入讀的小學有功課,「夜晚做功課至8時較適合」。 家長:香港讀書就是填鴨式 同樣是投資移民來港的陳女士昨亦為幼子報讀喇沙小學,她因看重九龍塘多名校,去年花了數千萬元在區內置業,以求在統一派位階段增加入讀區內學校的機會。其長子在耀中國際學校就讀,她平均每月花超過5萬元在兩名兒子的教育上,包括學費及興趣班費用。 北區方面,張先生昨帶同就讀高班的兒子到上水惠州公立學校交表,其女兒在該校念小二,受惠於兄或姊在同校就讀的「世襲制」,令兒子幾乎必入該校。他說女兒功課多,經常至晚上八九時才做完,連同溫習,10時左右才可休息,但他仍希望兒子能入讀該校,「在香港讀書便是這樣,填鴨式嘛」。不過他亦擔心兒子會承受功課壓力,希望校方可調整功課量。 上水惠州公立學校校長黃永強表示,知道部分學生在功課上感吃力,惟強調很多學生都能應付,且學校每天都設約半小時導修堂,部分學生可在該時段完成大部分功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