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火紅年代 行醫統領聯網 熊志添:今日醫生更難當

[2016.09.18] 發表
1981年於港大醫學院畢業的熊志添在學期間曾任學生會醫學會副主席,曾用真名及筆名在醫學院刊物《啟思》論政,在學時曾參與「金禧事件」等社會運動,他說當年滿懷理想,希望為社會出力。(梁杏怡攝)
1977年及78年發生的「金禧事件」轟動一時,當時天主教的金禧中學因校方財政混亂,引發教會上層與師生衝突,進一步發展成學運,引發連串靜坐、萬人集會及絕食行動。當時就讀醫科的熊志添亦有參與靜坐。圖為港大學生於港大舉辦集會舊照。(資料圖片)
歷經醫院「帆布H」擠迫年代的熊志添表示,現今的年輕醫生縱使身處富裕年代,但因醫學發展急速,行醫壓力也大,因此他凡事多與新一代溝通,了解其難處。圖為他在1970年代末於沙田踩單車留影。(熊志添提供)
熊志添在學時期與同學在半山列堤頓道合租宿舍。圖為1979年他與昔日室友合影,後排左起為急症科醫生鬗j偉(即作家「黃岐」)、熊志添、骨科醫生張德輝(私人執業)、心胸肺外科醫生趙瑞華,前為外科醫生黃錦權。(熊志添提供)
熊志添閒時除了愛打太極,原來也是攝影高手,圖為他2014年到山頂盧吉道觀日出的作品,東方的金光穿透雲層罅隙射落中環。退休後他首要大計是攜妻游走南美、南極等地,為企鵝、天空之城留影。(熊志添提供)

【明報專訊】醫者有濟世心,歷代學運都有醫學生足[,1970年代那一頁也寫下的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熊志添的一筆。滿頭斑白的他將於下月退休,細說當年在「認中關社」思潮下常舉辦「中國周」活動,四人幫下台後被「摑醒」,對社運熱心不減,後來參與支持金禧師生的街頭靜坐。時代轉變,年輕人仍在抗爭,熊志添不為「黃藍」表態,寄語年輕醫生要投入工作,享受治病救人的滿足感。

明報記者 梁杏怡

大學投入學運 「四人幫摑醒我們」

1981年畢業於港大醫學院的熊志添,在77至78年擔任學生會醫學會副主席,時任主席為婦產科醫生莫嘉明,接任者包括新界東聯網前總監馮康、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李樹堅及醫管局前行政總裁何兆煒。

將步入60歲的熊志添從辦公室找出珍藏的港大醫學院刊物《啟思文集69至80年》,揭開這本書頁發黃的「絕版」文集,四分之一篇幅都是談學運,首篇文章正是「孫中山先生與香港西醫書院」。40年多前的醫學生,在殖民政府管治下所關注的前途問題,焦點在「認識祖國」,提出「認中關社」,多次舉辦中國周,至1976年四人幫下台後,「認中」活動漸沉寂。熊志添說,「四人幫摑醒我們,我也是被人『統戰』過的一群……上山下鄉,不一定是有得回來,上了可能不能返落去」,學生思潮儼如「由天跌落地」,剛入大學的他亦受很大思想衝擊。醫學院內開始發展社會派的「關社」路線,參與各種社會運動,包括當年的「金禧事件」。

對比昔日醫生抗爭指今天「開放很多」

當年金禧中學(德蘭中學前身)因財政混亂及涉貪,師生家長發起靜坐、萬人集會及絕食行動,熊志添與醫學院同窗也參加靜坐,「阿媽叫我不要去,我也是去了」,當時的警察拿茯蛨驉A逐一拍下學生相貌作紀錄,熊笑言「我都有file」;但他說自己的故事「好濕碎」,為社運付代價的大有人在,例如他十分敬佩的中學及醫學院師兄余德新,1979年因支援油麻地艇戶被定罪,最後找不到政府工而轉往大學教書。同年又有實習醫生為爭取合理假期而罷工,他曾代表《啟思》訪問幾名參與的師兄,數年後在英國重遇,才知他們完成實習後也當不上政府醫生。談到如今醫生靜坐的天壤之別,他說:「今時今日已開放了很多。」

不為「黃藍」表態:年輕人有理想

時至今日,熊志添仍與會同窗回味那段熱血歲月,「晚上12時都說要開會,那時的理想是不同的,覺得應該要做一些事」,當年的初心可有變?熊志添未有明確回答,「這個應由你判斷」。談及當下,他變得慎言,問到如何評價現時年輕人參與社運,「他們有他們的理想……我不會再多講,不然你會猜我是黃還是藍,我不想表態」。

拋開政治,熊志添表示明白年輕一代的處境,「全世界新一代也買不到樓」,做醫生和護士比他畢業的時代更難,「今日無可能識晒(醫療知識),科技日新月異改得好快」,以往醫護地位較高,病人信賴醫生權威,如今資訊太多,醫護與病人亦成了對等關係,變相壓力更大。

實習醫生媽媽投訴工作無覺

他說,新一代成長環境不同,老一輩吃苦長大,「新一代即使物資如何不豐富,也比以前豐富,萬千寵愛在一身」,亦因此更「嬌生慣養」,他舉例,醫院內幾乎每個主管都曾接過實習醫生的「阿媽電話」,「有些阿媽打來說,個實習醫生好辛苦,無覺唌A那怎麼行」。

計劃日後到中大執教鞭的他說,以往醫生一畢業便「上心」,新一代醫生則需要有人在背後推動,花更多耐性讓他們投入醫療工作,上司更要以身作則,早上9時巡房,便不應10時才回來做壞榜樣,「你(上司)做什麼,別人(年輕醫生)便會做什麼」。

面對新一代要有聆聽胸襟

兩代處事不同,熊志添認為年長一輩要有胸襟聆聽年輕聲音,否則時代不會進步,「我是一個舊人,未必領略到他們(年輕醫生)辛苦在哪,但他這樣說,我們便要聽」。

更多港聞
【明報專訊】賭博有年輕化趨勢,香港青少年服務處及理大學者去年及今年以問卷訪問496名邊緣青年及400名學生,發現首次參與賭博下注的學生平均年... 詳情
謝票遇求助 首嘗「議員」力量 候任譚文豪一通電話助解難
【明報專訊】公民黨候任議員譚文豪的民航機師形象入屋,公眾卻未必知他早於2007年已「落地」從政。當年譚文豪眼見居住當區規劃不善,以獨立身分參... 詳情
【明報專訊】在九龍東立法會選舉中勝出的譚文豪,成為本港首名兼任民航機師的立法會議員。面對議會工作,譚說未來會減少飛行,每月只飛兩三班至台北等... 詳情
【明報專訊】三星最新型號手機Galaxy Note 7甫推出即於全球多地收到電池過熱甚至爆炸的報告,受影響批次需回收以更換電池,本港涉及少於... 詳情
中大校董會改組諮詢 特首委任校董擬減半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年初設立專責小組處理校董會改組,相隔5個月,小組昨公布第二份諮詢報告,建議把校董人數削減四成至29人,其中由校監委任校外...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