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斷崖式下跌 山西東北陷通縮
【明報專訊】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區域差距持續惡化。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范志勇表示,部分省區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出現斷崖式下跌,特別是山西和東北等地區,已經陷入實質性通貨緊縮的狀態,不利地方經濟發展,長期恐削弱地方政府執行中央經濟政策的能力。
根據《華夏時報》報道,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等多家市場機構14日發表最新經濟情勢報告。報告指,中國一些省分的經濟成長陷入窘境,財政岌岌可危,都是供給側改革中「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的重點區,特別是東北。范志勇是該報告撰寫人之一。他說,山西和東北等地出現通貨緊縮,名目GDP成長(未剔除物價因素)低於實質GDP,長期將造成經濟成長遲緩、人民所得減少和地方財政崩壞等後果。
報告認為,財政攸關國家施政及全民福祉,中央應更重視部分地區財政困窘的問題;若有需要,過渡期可設立一個基層財政救助體系來因應。不過,范志勇強調,目前「回穩的基礎並不牢固」,中國宏觀經濟仍存有風險。特別是消費者價格指數(CPI),8月年增1.3%,創下2015年10月以來的最低,通貨緊縮壓力大。此外,2016年廣義貨幣供給(M2)成長率一路下滑,從1月的14%跌至7月底的10.2%,顯示民間投資意願持續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