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贊助港大民研的民主動力昨日強調是次大型民調有局限,包括未能反映地區樁腳票,以及未有訪問並非操粵語的選民。港大民研表示,民調樣本數目較多、抽樣誤差較小,分析亦較精準,但承認民調長達12日,「短期波動不易察覺」。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相信,今年選前民調的影響力較以往大,往屆常有多於一間大學進行選前民調,但今年只有港大;同樣做選前民調的香港研究協會並非大學機構,公信力有折扣;而「雷動計劃」等配票行動亦會令民調結果發酵。但他強調,按以往經驗,大規模民調雖或可影響選舉結果,但難以「全面改變」。
蔡子強說,民調「好難準」,難評估是次民調結果的準確度和參考價值,即使解決技術問題,選前亦有其他變數。他舉例,過往不時有候選人選前民調走高,最終選民按策略轉投他人。他說,過往選民多以民調結果決定地區直選末席誰屬,但今年候選名單眾多,自己身邊很多人都表示會留到最後一刻才決定投票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