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加拿大醫療保護協會(The Canadian Medical Protective Association)提醒從事「生育旅遊」的醫護人員,一旦出事,捲入訴訟,不一定能夠獲得該會的法律支援,其中列治文醫院更成為重災區。
「生育旅遊」專指一些非加拿大永久居民的懷孕婦女,故意在臨產前入境加國,通過在加國分娩,為嬰兒博取加拿大公民身分。據統計,「生育旅遊」近年來呈現猛增的趨勢,由2010年的18宗飈升至去年的339宗,而且多數在卑詩省列治文市內發生,其中絕大部分個案涉及華人。
《溫哥華太陽報》報道,加拿大醫療保護協會也注意到「生育旅遊」可能引起醫療訴訟的問題,最近以「醫療旅遊的新興趨勢以及醫療法律風險」(Emerging trends and medical-legal risks in medical tourism)為標題發表聲明,提醒會員加以警惕。聲明承認,加拿大人出境接受醫療的數字仍然較非加拿大人人入境接受醫療為多,但這兩種醫療旅遊,或多或少都涉及一定程度的法律風險。
加拿大醫療保護協會的主要職責是當會員因為醫療糾紛被告上法庭時,提供法律保護,包括支付律師費甚至賠償等。但該會的通告指出,其保護機制並非為非加拿大人興訟而設。
究竟「生育旅遊」衍生出多少宗訴訟,該會未能提供數字。但該會已就醫療旅遊所牽涉到的法律風險撰寫指引,供會員參考。
該會建議,醫生應確保外國就醫者簽署協議,不得在加國境外興訟。醫生也應記錄下與病人所作的全部討論,而且每一個醫療步驟也應該清楚記錄。
該會提醒會員,國外就診者假若興訟,加拿大醫療保護協會不一定會提供法律支援,除非這些治療屬於緊急情況,又或是就診者在來源地不能獲得這些治療。「生育旅遊」所觸發的訴訟,不屬於該會的保護範圍。
列治文醫院幾乎每天都會為一個海外嬰兒接生,大部分媽媽來自中國。《溫哥華太陽報》引述溫哥華沿岸衛生局發言人阿當斯(Clay Adams)說,目前非永久居民在本地醫院分娩時,已經需要簽署文件,格式符合醫療保護協會的建議。衛生局經常諮詢醫療保護協會的意見,修訂政策。
根據衛生局掌握的數字,過去一年半間,列治文共錄得14宗因為醫院不夠地方,而需待產媽媽轉往其他醫院分娩的個案,包括蘭里及獅門醫院(Lion's Gate Hospital)。但公開作出投訴的個案很少。
阿當斯指出,醫院產房因為非居民產婦太多,而將本地產婦轉介往其他醫院的案例不是沒有,但很少發生。衛生局也在研究對策。
阿當斯指,非居民產婦在本地分娩可能引發一些問題,比如是產後的跟進護理不一定充足或到位。
去年加拿大諮議局(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曾就醫療旅遊發表報告,指出在2013年,加拿大人在境外接受治療共花掉4.5億元,而外國人在加拿大接受治療則耗費1.5億元。報告指出,非永久居民在本地就醫有可能拉長加拿大人就診的輪候時間。
報告建議,醫院應該優先診治加拿大人,非居民的收費應該高於加拿大人,醫院必須清楚列舉病人就診數字以及花費金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