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追蹤揭6寨卡隱性病人
【明報專訊】寨卡病毒感染早前蔓延至亞洲,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鍾南山(圖)昨來港參與講座,首披露廣東發現6名由委內瑞拉返鄉的華人是寨卡隱性病人,即無病發卻對測試呈陽性反應,他強調這是內部研究,不認為需即時公布。隨着巴西將舉行奧運,鍾南山不排除會增加病毒在各地傳播風險,呼籲運動員及公眾多加警惕。
鍾南山:奧運或增寨卡傳播
鍾南山昨參與港大醫學院公開講座,他與傳媒見面時,首度披露在今年2、3月因應內地有確診個案,向350名由委內瑞拉返廣東恩平探親的華人作篩查,他們本身無發燒或出疹等寨卡病徵,其中6人對測試呈陽性反應,當中4人有寨卡抗體,2人帶病毒,暫未知會否把病毒傳給其他人。
鍾又稱,寨卡病毒在人體存在時間較長,即使病人痊癒,其口水和精液仍會帶病毒10日至兩周,會否就此傳播病毒仍是暫未解決的科學問題,寨卡人傳人仍未有準確結論。
鍾南山指出,香港雖暫未有病人確診寨卡感染,但仍有本土傳染風險,因香港有作為病毒媒介的伊蚊,且不少港人往返內地,有必要警惕。
指港有伊蚊 須警惕
他強調,預防疫症「從來需要做過頭」,愈謹慎愈好,近年內地亦改良口岸檢疫,如深圳去年引進臉部識別體溫系統,探測儀器可把人臉與其他物品區分,且能分辨膚色,如來自中東的發燒者患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風險較高、西非較多伊波拉感染,美洲人則較常見登革熱感染,令追蹤出入境者的旅遊史更有效率。
本港早前有雞糞樣本被驗出帶H7N9禽流感病毒,鍾南山認為對內地進口活雞的檢疫需要嚴格把關,被問到是否要改行中央屠宰減低禽流感風險,他說內地有不少城市開始此做法,港方也「不是不可考慮」,但不同做法也有利弊,如考慮經濟因素,以及中央屠宰也會增加沙門氏菌感染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