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增益:環團促設飲水機 政府冷待
【明報專訊】本地現時的飲水機主要在康文署轄下的動態康樂設施內,如體育館、運動場及游泳池等。根據政府統計,截至2016年1月,政府設施內供公眾人士使用的噴射式飲水機和非噴射式飲水機分別大約有1263部和114部。噴射式飲水機以康文署最多,佔總數的98%。
環團多年來要求政府帶頭淘汰樽裝水,促請政府、公營機構加裝飲水機,鼓勵市民自攜水樽,減少市民對樽裝水的依賴。不過,政府表示,港鐵因車站人流及衛生等問題,暫時未有計劃於車站內設置飲水設施。
2016年4月,立法會議員馮檢基指有市民反映現時由房屋署管理的公屋屋h和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內的休憩用地(包括公園、花園和遊樂場地)沒有設置供公眾人士使用的飲水機,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指《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並無就提供飲水機方面提供指引,飲水機不是現有公共屋h的標準設施,亦指居民可方便地自攜飲品於有關場地飲用,又可在屋h的商舖購買飲品。
張炳良:飲水機非標準設施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在報章撰文指出,張炳良的說法反映不少市民想法,很少人會把飲水機視作扭轉價值的關鍵政策工具。他以台北作例指出,台北市長柯文哲為減低市民使用樽裝水,在捷運站、學校、公園、運動場等設施加裝飲水機,市民可透過水機的QR code得知該水機水質資訊。柯文哲認為「先讓台北市處處都可以喝到安全的水,瓶裝水就會慢慢消失」。2016年2月,他進一步要求台北市高中以下學校禁賣瓶裝水,新政策預計在8月實施。朱漢強引述《塑膠:有毒的愛情故事》書中內容指出,人們愛買樽裝水,其實未必因為解渴,反而跟有備無患的心理因素相關。如果城市設有飲水機,市民不必盛水而負重出門,對於怕麻煩的人來說,等同多了一個選擇,也可讓市民減少喝多糖的汽水,較為健康,提供實行環保生活的誘因。
■相關概念
廢物回收(recycling)
水資源(water resources)
可用性(availability)
社會意識(social awareness)
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
■多層思考
1. 根據資料,指出及解釋香港使用膠樽的情G。
2. 針對題一的問題,你認為在香港的公眾地方增加安裝飲水機的數量,可解決以上問題嗎?
■參考資料
1.《立法會一題︰在公眾地方設置飲水機》:
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601/06/P201601060373.htm
2.撲水:waterforfree.org
答題指引可到以下網址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60606BO.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