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健康的定義不單只關注身體(physical)的狀G,亦要顧及心理(mental)及社交(social)狀G。後兩者經常被忽略,尤以心理健康方面。壓力的來源未必來自大問題,根據衛生署中央健康教育組健康地帶的資料,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問題,如人際關係衝突、交通擠塞、工作不順利等,都足以形成精神壓力。
壓力過高或影響健康
壓力是一個人的保護機能,適量的壓力能夠讓人提高警覺,增加學習和工作效率,但如果過度強烈或持久的精神壓力,就會有可能影響健康,如導致失眠、胃痛、頭痛、情緒低落、焦躁等;長期處於緊張焦慮下,可誘發冠心病、胃潰瘍及高血壓等。
近年社會更關注青少年和學童的心理健康,小童群益會在2016年2月至3月的「香港兒童快樂因素調查」,訪問1055名6至17歲的兒童,發現相比8年前同一調查結果,本港兒童感到快樂的百分比由73.8%下降至57.1%。小童群益會助理總幹事黃貴有指出,由於社會討論教育的氣氛逐漸強烈,加上過往數年出現中學文憑試、通識科改革等,社會多了討論教育議題,亦令家長對兒童學業成績的要求更高。調查同時發現12至14歲的兒童為最不快樂一群,總幹事羅淑君解釋,這可能因該年齡層剛轉升中學,人生或面對較大轉變。調查亦指出,最能使兒童感到快樂的事為「和朋友一齊玩」,有48.6%。
港童不快樂 升中年齡層最嚴重
據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資料,青少年遇上壓力問題時,可以學習減壓技巧。例如學習接納和欣賞自己、因應自己的能力制訂合理的目標、平衡求學、交友及發展個人興趣、做適量運動等。
■相關概念
生活模式(lifestyle)
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
情緒管理(emotion management)
健康意識(health consciousness)
多層思考
1. 根據資料,試解釋再婚家庭兒童比一般家庭成長的兒童較抑鬱和易感自卑的原因。
2. 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你認為青少年遇上壓力時,應如何處理?
參考資料
1. 衛生署中央健康教育組健康地帶:www.cheu.gov.hk
2. 香港心理衛生會:www.mhahk.org.hk
◆答題指引可到以下網址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60523BO.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