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老薄少」恐拖垮日本
政客箍選票 「集體棄養」年輕世代
日本人口老化,有專家形容年輕世代有如遭國家「集體棄養」。著有《社會為何對年輕人冷酷無情》的日本社會學家山田昌弘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目前把持較多社會資源的長者已控制政治走向,政客為保選票,在政策考量上往往偏袒長者,亦不解年輕世代的需要,結果促進生育等政策多淪為空談。專家警告,失去政府支援的弱勢年輕世代恐不斷「向下流」,最終拖垮整個國家。
明報記者 羅睿琪
日本政府今年1月公布最新預算案,撥出1002億日圓(約70億港元)預算,用於增加育兒津貼、改善幼教人員待遇、擴充託兒服務等,支援育兒家庭,不過實質僅佔32萬億日圓(約2.3萬億)社會保障預算的0.3%,而整體用於家庭的預算亦僅佔GDP 1%上下,顯著低於不少歐洲發達國家的水平,相對佔預算約七成的長者開支亦屬杯水車薪。
長者擁三成選票 輿論轟政策偏袒
專研家庭社會學的日本中央大學文學院教授山田昌弘,在《社會為何對年輕人冷酷無情》一書中指出,日本的社會政策,以至在主要涉及年輕世代就業問題上,都有優待長者、苛待年輕人的傾向。他在書中引述調查發現,不少政府機構「製造」專門聘請長者的職位空缺 ,以應付退休長者的求職需要,但政府機構為年輕世代協助就業的個案鮮見,主要由非牟利組織提供援助,規模有限。不少輿論批評政府亂用稅款「討好」長者。
山田向本報指出,日本多達三成選票來自長者,儼然形成「與高齡者為敵便無法當選」的政治結構。2014年眾議院選舉中,20至29歲選民的投票率僅32.6%,而30至39歲為42.1%,兩者均遠低於60至69歲選民的68.3%,「就算政客們考慮社會的未來,他們也希望當下就當選」。
他解釋,不少長者只關心當下自己與家人利益是否受損,甚至有長者聲言「自己死後世界變成怎樣都無所謂」,即使施政者推動着眼未來的政策,亦恐遭擔心利益受損的年長選民反對。
學者﹕得失長者無異「政治自殺」
日本天普大學亞洲研究所主任金斯頓(Jeffrey Kingston)亦向本報表示,日本政府對長者的開支甚多,大部分集中於退休金(年金)與醫保等固定福利開支上。然而長者消費額遠較年輕世代少,刺激經濟效果有限,令陷入財困的日本政府需大量舉債應付,至今日本負債額達GDP逾240%,惟在長者投票率遠高於年輕世代的情况下,要對具影響力的長者階層「開刀」無異「政治自殺」。
政府「不懂年輕人」 鼓勵生育效微
類似情况其實並非日本獨有。歐美近年亦有論者擔心,社會人口急促老化下,政府政策及開支均向長者傾斜,在經濟衰退中成長的年輕一代成為輸家。日本政府雖大力促進生育率,可是效果甚微。山田稱,日本年輕人不婚不育的一大原因便是怕窮,他說﹕「日本政府不明白年輕人的感受,也不明白他們想要什麼。」金斯頓亦狠批安倍政府鼓勵生育、促進女性發展的政策實質並無投放足夠資源,亦無具體措施,只屬「譁眾取寵」失敗之舉。
日本社會儼如經歷世代之爭,反對興建託兒所運動是其中一例。日本傳媒人境治指出,反對建託兒所者大多數是長者,他們不願幼兒的聲音打擾自己目前清靜的生活,遂以政治力量「驅逐」住所周邊的託兒所,甚至興訟索償。
社會資源錯配 新世代向下流
山田在《社會為何對年輕人冷酷無情》中指出,日本經歷多年經濟發展停滯,同時長者人數不斷增加,退休金水平卻維持不變,現役勞動階層卻收入低迷,社會資源重新分配結構已然扭曲,令新世代不斷「向下流」。他認為,當局應修正偏袒長者的政策,改革稅制及加強支援年輕世代,讓長者分擔社會責任,才可望終止社會老化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