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見圖)
■模擬試題
資料A
香港青少年使用媒體情况
突破機構2013年10至12月進行「香港青少年媒體使用情况」調查,訪問519名10至29歲青少年,部分結果見附表:(見表)
˙資料B
香港影視影響研究
匯賢智庫及Roundtable Network 2010年進行「本地電視、電影對香港人身分認同及文化價值影響」研究,結果顯示,40%受訪者認為電視節目及電影能反映香港本土特色及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和價值觀,但大部分人認為這些製作未能引起共鳴。不少年輕觀眾認為電視劇情節和人物關係仍然不斷重複過往,與現實脫節,反映的價值觀與真實有差距。部分受訪者批評商業或家族鬥爭劇集把追求權力財富的「辦公室價值」無限放大,忽略觀眾的其他生活面向,無法引起共鳴。
年齡較輕的受訪者覺得電視節目勉強達到「提供娛樂」功能,但漸漸失去「傳播消息」及「教育市民」功能。他們指出現時電視台的主要對象不是年輕人,所以電視節目內容與他們的喜好和興趣不符。此外,他們會透過互聯網尋找娛樂和資訊,因此電視節目擔當的功能有限。
˙資料C
綜合報道及評論
亞視免費電視廣播終於結束了,對於本港電視發展歷程,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總的而言,亞視在激烈的電視產業競爭中,長期以來不敵無綫電視,最近10多年更因為股權易手頻仍,股東之間又多齟齬,令亞視全無競爭力,間接促成無綫變相寡頭壟斷,不思進取。本港電視製作水平下跌,失去在周邊國家地區的潮流文化先行者地位,與亞視長期的半死不活狀態,不無關係。
傳媒學者表示,「一台獨大」的現象使電視界步入寒冬,引入新電視台加強競爭,節目製作質素才有機會改善。不過,免費電視產業正面對不少挑戰,首要的便是觀眾收看節目習慣的轉變。網絡發展,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的普及,讓公眾有更多選擇,隨時隨地觀看視訊內容。
4月6日,新免費電視頻道ViuTV啟播,同日上訴庭裁定行會就港視發牌案上訴得直,高院判辭指出,政府增發免費電視牌照的政策雖然是促進競爭,但不等於坐視過度激烈甚至「割喉式」的競爭,因後者反而會令節目質素下降及行業衰落,影響香港作為區域廣播樞紐的聲譽。
◆資料回應題
1. 亞洲電視停播,對青少年的娛樂體驗影響不大。資料A和B如何支持此說法。
2. 參考資料B及就你所知,指出和解釋免費電視的社會功能。
◆延伸回應題
3. 「為公眾利益,特區政府應增發免費電視牌照。」你多大程度同意此說?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意見。
(答案見最後篇文)
■相關概念
‧壟斷(monopoly)
‧生活素質(quality of life)
‧公眾利益(public interest)
‧流行文化(popular culture)
‧大眾傳媒/媒體(mass media)
‧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ies)
參考資料
‧明報通識網熱門專輯:
1. 免費電視發牌風波:link.mingpao.com/41863.htm
2. 《大時代》與電視劇文化:link.mingpao.com/41871.htm
3. 香港電視文化:link.mingpao.com/14138.htm
‧其他參考資料可到以下網址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60414BZ.doc